寄觀的意思、寄觀的詳細解釋
寄觀的解釋
謂憑借外物進行觀察。《宋書·王僧達傳》:“臣非惟寄觀世路,謬識其難,即之於身,詳見其弊。”
詞語分解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觀的解釋 觀 (觀) ā 看,察看:觀看。觀止(贊歎所看到的事物極端完美,無以複加)。觀風(a.暗中察看動靜,以定行止;b.觀察民間風俗習慣,生活狀态)。觀陣。觀賞。觀察。觀感。參觀。 看到的景象或樣子:觀瞻(
網絡擴展解釋
“寄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憑借外物進行觀察”,強調通過間接方式感知或理解事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寄”指寄托、依附,“觀”指觀察。組合後意為“通過外物或媒介進行間接觀察”。
- 經典出處:出自《宋書·王僧達傳》:“臣非惟寄觀世路,謬識其難,即之於身,詳見其弊。” 此處指借助外部現象來洞察世事的複雜性。
2.延伸含義
- 間接觀察:不直接接觸事物本身,而是通過其他途徑(如他人言行、自然現象等)推測或感悟。例如通過觀察寒風飄雪寄托情感,或通過文學作品間接表達思想。
- 哲學内涵:隱含中國傳統文化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思維方式,強調借助外物實現自我反思或對世界的認知。
3.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常用于詩詞、散文中,如清代詩句“閉門物色足高詠,病中寄觀還起予”。
- 日常生活:可形容通過觀察細節推測他人心理,或通過現象分析本質的思維方式。
4.補充說明
-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其近義詞包括“借觀”“托觀”,反義詞則為“直觀”“直面”。
如需具體例句或進一步解析,可參考《宋書》原文或文學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觀》的意思
《寄觀》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在古代漢語中有兩個不同的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指通過書信或他人的陳述傳達自己對某事物的觀察和看法。這種觀看可以是通過書信、信函等間接傳達的,也可以是通過親自觀察後寫下來的。
第二個意思是對某人某事的諄諄告誡和勸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觀》的部首是寸,共6個筆畫。
《寄觀》的來源
《寄觀》一詞源自于古代文學作品《荀子·勸學》中的一句經典語句:“君不見,夫大塊載我以形,寄包裹于鬥矣。”意思是指望物質的形體實在,就好像是寄托于鬥之中一樣。後來,人們根據這句話的意境,形成了這個詞語。
《寄觀》的繁體字
《寄觀》的繁體字為「寄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寄觀」這個詞的寫法并不是固定的,根據時代和文人的個人風格,有多種寫法。例如,《荀子·勸學》中的寫法是「觀」,而在其他典籍中也可以見到「覌」、「冠觀」等寫法。
《寄觀》的例句
1. 他通過寫信給我,寄觀了他在異鄉的生活。
2. 這篇文章寄觀了作者對于當代社會問題的洞察。
《寄觀》的組詞
1. 寄托:将希望、情感等寄予于某物或某人。
2. 觀點:對問題或事物的看法、主張。
3. 觀察:仔細看、研究、判斷事物。
《寄觀》的近義詞
觀察、洞察、看法
《寄觀》的反義詞
忽略、不關注、視而不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