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盜巢。 宋 劉子翚 《谕俗》詩之十:“茲鄉山水佳,昔乃為盜窟。”《明史·劉玉傳》:“ 福建 、 浙江 盜起,命往督兵捕。議創 壽寧縣 於 官臺山 ,以清盜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適從 江 臬娶婦而歸,不意途陷盜窟。”
“盜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盜窟”指盜賊或土匪聚集的巢穴,也可比喻壞人藏匿的場所。該詞由“盜”(盜賊)和“窟”(洞穴)組成,字面意為“盜賊的洞穴”。近義詞包括“山寨”。
二、曆史文獻用例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盜窟”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強調非法群體的聚集地。例如:“警方突襲了山中的盜窟,抓獲多名嫌疑人。”
該詞兼具字面(物理巢穴)與比喻(非法勢力據點)兩層含義,常見于曆史記載和文學作品,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保留書面色彩。
盜窟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包括“盜”和“窟”。以下是這個詞的詳細解釋:
“盜”字的部首是“⺧”,總共有10個筆畫。
“窟”字的部首是“穴”,總共有8個筆畫。
盜窟一詞原本是指盜賊常常藏匿、居住或活動的地方。在現代漢語中,盜窟也可以泛指窩點、聚集地或藏匿之處。
在繁體字中,盜窟的寫法為「盜窟」。
在古代漢字中,盜窟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1. 他們破獲了一個隱藏在山洞裡的盜窟。
2. 警方已經封鎖了附近的盜窟,正在進行搜查。
1. 盜賊:指從别人處非法獲取財物的人。
2. 窟窿:指有洞或凹陷的地方。
3. 盜竊:指非法拿走他人財物的行為。
1. 盜巢:指盜賊常常聚集居住的地方。
2. 地窖:指地下儲藏食物或財物的地方。
安全:指沒有危險、沒有風險的狀态或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