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故的意思、记故的详细解释
记故的解释
史事,故实。 汉 王充 《论衡·齐世》:“世见五帝、三王事在经传之上,而 汉 之记故尚为文书,则谓古圣优而功大,后世劣而化薄矣。”
词语分解
- 记的解释 记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符号,标识(?):印记。标记。记号。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
- 故的解释 故 ù 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 原因:缘故。原故。 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旧事,成例;.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
专业解析
“记故”是由“记”与“故”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角度解析:
-
词义溯源
- “记”本义为记录、载录,《说文解字》释为“疏也”,指用文字留存事物。后延伸出记忆、标识等义。
- “故”在《广韵》中注为“事也”,指旧事、往事,《礼记·曲礼》有“问故”之说,特指过往经历。
- 组合后“记故”强调对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的系统性记录,如《汉书·艺文志》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可视为记故的早期实践形态。
-
现代语义分层
- 文献记录义:指文献中保存的特定史实,如《四库全书总目》中“杂史类”多含记故类文本。
- 文化传承义:承载族群记忆的口述传统,如地方志中的民俗记故。
- 文学修辞义:作为创作素材的典故引用,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称此为“采故实以成文”。
-
语义辨析
- 与“典故”的差异:记故侧重事件原貌的记录过程,典故则特指被提炼引用的文化符号。
- 与“纪事”的关联:二者皆含记录之义,但记故更强调事件的历史纵深性。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历史文献学》等权威辞书及专业论著)
网络扩展解释
“记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释:
一、基本词义
指史事或故实,即历史事件或旧事。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齐世》,原文提到汉代的“记故”尚以文书形式记录,与古代经传中的五帝、三王之事对比。
二、作为成语的引申义
在部分现代词典中,“记故”被归类为成语,含义扩展为:
- 记住过去的事情,强调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 形容善于总结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三、语境应用
- 文献引用:汉代典籍多用于描述历史记载的客观性,如“汉之记故尚为文书”(《论衡》)。
- 现代用法:可引申为对个人或集体经验的反思,例如“我们要记故知新,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注: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成语使用案例,可参考《论衡》相关篇章及现代汉语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拜访白悬悬伻图边关惩革澄远车正楚骓點絢杜米汾王服低做小闺女好善恶恶黑姓华言跏趺见面鞋脚缄情阶坡景山襟屏旧隐靓白怜闵缭祭理事藜杖鲁般尺庐宅蛮强毛刺明晳鸟男女浓荫蔽日女戎擗摽前疾前茅齐奏惓惓榷酤确考撒痴撒娇三酒擅步沈耽深溪涉外世鉴疏缓鼠技蜀綉铁皮凸透镜緼绪飨贺显讼小日月庄稼系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