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砭頑的意思、砭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砭頑的解釋

謂救治固執守舊者。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然則砭頑之責,足下宜為 嗣同 肩之,乃反見督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砭頑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砭”和“頑”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砭”本指古代以石針治病的醫療方法,《說文解字》載“砭,以石刺病也”,引申為規谏、救治之意;“頑”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愚鈍”“固執”之義,如韓愈《鳄魚文》中“頑不靈”即用此意。二字組合後,“砭頑”特指以尖銳的規谏方式救治頑固不化者,具有匡正時弊的教化功能。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程頤《周易程氏傳》,其注《易·漸卦》時提出“砭頑起懦”之說,強調用剛正之言喚醒冥頑之人。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将其定義為“通過嚴厲批評促使錯誤思想改正的修辭手法”。從構詞法分析,“砭”作動詞性語素與名詞性語素“頑”構成動賓結構,體現了漢語複合詞“動+名”的典型構式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砭頑”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書面用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砭頑(拼音:biān wán)意為救治固執守舊者,指通過規勸或針砭的方式改變他人頑固的思想或行為。

二、字義分解

  1. 砭(biān):
    • 本義為古代治病的石針,如“砭石”。
    • 引申為“刺”或“規勸”,如“針砭時弊”“寒風砭骨”。
  2. 頑(wán):
    • 指愚鈍、固執,如“冥頑不靈”“頑疾”;
    • 也可表示頑皮,如“頑童”。

三、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譚嗣同的《報貝元徵書》:“然則砭頑之責,足下宜為嗣同肩之,乃反見督耶?”。現代多用于形容對保守思想的批判或糾正,屬于較冷僻的書面語。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事猋風冰茶畢氣伯姬引踣樣巾乘堅策肥出命淳古辭拒帶厲釣遊凡陋粉父怪愕故誤還味含梗漢将橫調黃姑蕈虎狼交糺骥枥濬房局笮開館誇誣窺道枯折類祭樂學鄰近淋淋漓漓馬氂木枋能工巧匠牛津旁街烹茶撇油錢錢清揚鳅鰕齊心合力群賢畢至區有沙礁束急説部嵩京毯子陶朱騰翔填報土難萎落曏來相忘鱗洗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