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帶礪 ”。衣帶和砥石。《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 黃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裴駰 集解引 漢 應劭 曰:“封爵之誓,國家欲使功臣傳祚無窮。帶,衣帶也;厲,砥石也。 河 當何時如衣帶,山當何時如厲石,言如帶厲,國乃絶耳。”後因以“帶厲”為受皇家恩寵,與國同休之典。《晉書·汝南王亮等傳序》:“ 漢祖 勃興,爰革斯弊,於是分王子弟,列建功臣,錫之山川,誓以帶礪。” 宋 劉過 《西江月·賀詞》詞:“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 山 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同日四方來賀。” 明 屠隆 《昙花記·郊遊點化》:“錫土列王侯,帶礪 山 河 聖恩厚。”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孔王祠》:“盟無慚帶礪,軍竟化沙蟲。”
“帶厲”的漢語詞典釋義
“帶厲”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帶”和“厲”二字組合而成,多見于書面語或典故中,其核心含義與永恒性、持久性相關,常以“帶厲山河”的固定搭配出現。以下是詳細釋義:
帶(帶)
厲(厲)
“帶厲”二字結合後,形成比喻性成語,強調事物如衣帶般綿長、如砺石般堅固,常用于形容:
山河永固
盟誓的永恒性
“帶厲”的經典用例出自《史記》,為漢高祖劉邦分封功臣的誓詞:
“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甯,爰及苗裔。”
意為:即使黃河窄如衣帶,泰山小如磨石,封國也将永存,子孫世代承襲。
- 象征意義:以山河的永恒反襯誓言的不可違逆,強化分封制度的權威性。
- 參考: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漢語中,“帶厲”極少單獨使用,但“帶厲山河”仍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帶厲”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言辭或行為态度強硬、不留餘地,也可形容制度或法律的嚴格約束。例如:“他帶厲的批評讓衆人不敢反駁。”
源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封爵誓言:“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
愛賢念舊百千般白玉蓮花杯背禮摽冠并覆纏帶常體潮熱陳浮赤鯉初篁醇源帶好兒浮假公頃鼓盛憨真龢啰亨途鴻毛泰山畫像诘兵捷得進顯集日拘賣渴睡款步寬釋勞聯産聯雷火樂聖連家店理辜離管麗華柳桮樓閣馬褡枚乘蜜餅磨牙症齧咬劈劈脫脫譬似閑起見青标清衷棄瓢翁全周區品颯飁石台陶令秫僞怠文箫握拳透爪五晖淆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