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尾。《淮南子·說山訓》:“割而舍之,鏌邪不斷肉;執而不釋,馬氂截玉。” 高誘 注:“氂,馬尾也。”
“馬氂”一詞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分析,可能有兩種解釋方向:
字面拆分理解:
通假與引申義:
由于該詞未見于常見文獻及詞典,推測可能是以下情況:
建議使用者檢查用詞準确性,或補充具體出處及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
馬氂,讀音為mǎ máo,是一個漢字詞語。
部首:馬(mǎ),馬字的部首是馬,表示與馬有關。
筆畫:馬氂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馬氂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馬鞍後的馬毛。馬氂是一種覆蓋在馬鞍背後的毛皮,用來保護馬背部皮膚不受磨損和傷害,同時也起到緩沖和固定馬鞍的作用。
繁體:馬氂的繁體字為“馬氂”。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馬氂字寫作“馬氂”。
例句:他将馬氂放到馬背上,然後才騎上馬。
組詞:馬匹、馬鞍、馬背。
近義詞:馬毛、馬毯。
反義詞:馬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