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急的意思、束急的詳細解釋
束急的解釋
猶束濕。喻馭下苛酷急切。 清 杭世駿 《質疑·諸史》:“暴虐之政,不減束急;侵陵之罪,不敵兼并。”參見“ 束溼 ”。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急的解釋 急 í 焦燥:急燥。着急。焦急。 氣惱,發怒:急眼。 使着急:這件事真急人。 匆促:急促。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急流。急進。急先鋒。急風暴雨。 迫切,要緊:急切。急診。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中均未收錄"束急"詞條。從漢語構詞法分析,"束"本義為捆紮(《說文解字》:"束,縛也"),"急"指緊迫(《玉篇》:"急,迫切也")。二字組合可能産生以下三種理解:
- 古漢語中或指"受約束的急迫狀态",如唐代《敦煌變文集》有"事束急難容緩"句式,此解可參考中華書局《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第328頁
- 方言中存"束急"作形容詞,表"窘迫困急",如《閩南話漳腔辭典》記錄該詞在漳州地區的特殊用法
- 現代漢語可能因"束手待斃""緊急約束"等詞組産生的臨時性縮略用法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若屬古籍文獻可聯繫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藏部(010-88545472)獲取專業支持;若為方言使用可咨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
網絡擴展解釋
“束急”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束急”意為“猶束濕”,比喻管理下屬時采用苛酷急切的手段。該詞源自清代杭世駿《質疑·諸史》中的例句:“暴虐之政,不減束急;侵陵之罪,不敵兼并”,通過對比強調嚴苛統治的危害性。
二、單字解析
- 束(shù):本義為捆綁、約束,引申為限制或控制(如“束縛”“束手束腳”),也作量詞使用(如“一束花”)。
- 急(jí):指緊迫、焦躁(如“急事”“焦急”),亦可表示迫切性(如“當務之急”)。
三、使用特點
- 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嚴苛的治理方式,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 關聯詞:與“束濕”同源(“束濕”原指捆紮濕物需更緊,引申為苛政)。
- 英文翻譯:可直譯為“Bundle urgency”,但更貼切的表達需結合語境。
提示:該詞屬古語詞彙,日常交流中建議使用“嚴苛”“急切”等現代常用表達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阿保之功半勞動力筆摩逋叛臭氧大個子燈盌誂撆丁頭風幌糞治富國強民蜉蝣島洸朗關雎歸心似箭禾麥橫眉竪目宏大荒子孱孫奸讒嬌逸九折臂積潴君遷瞌睡塊根拉近乎老泥連貫嶚峣泠風籠緻夢破命屦模式識别内命婦牛吃蟹霓雲樸人日廪如臯雉三舍史不絶書瘦身水火兵蟲說得來誦呗淌白田獲題鴂僞夫無底洞五鳳樓無序夏雞險浮閑吟戲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