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蒙振聩的意思、發蒙振聩的詳細解釋
發蒙振聩的解釋
使盲人也能看見,聾人也能聽見。比喻言論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奮的作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餘大先生 道:‘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矇振聵。’”
詞語分解
- 發蒙的解釋 啟發蒙昧,後也指教兒童、少年開始識字讀書詳細解釋.啟發蒙昧。《易·蒙》:“初六,發蒙,利用刑人。” 孔穎達 疏:“以能發去其蒙也。” 漢 枚乘 《七發》:“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劉長卿
- 聩的解釋 聩 (聵) ì 聾:昏聩。發聾振聩(亦稱“振聾發聩”)。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發蒙振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ā méng zhèn kuì,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 發蒙:啟發蒙昧(“蒙”指眼睛失明,比喻愚昧無知)。
- 振聩:震動耳聾(“聩”指耳聾,比喻麻木不仁),即通過強烈的聲音喚醒聾人。
- 引申義:比喻用語言文字或言論喚醒糊塗麻木的人,使其清醒、覺悟或受到震撼。
2.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提到“此數言,振聾發聩”。
-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蒙振聩。”。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含褒義。
- 近義詞:振聾發聩、發聾振聩。
3.應用示例
- 形容深刻的言論或文章,如:“他的演講發蒙振聩,讓聽衆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
- 可用于學術、文學或思想領域,強調啟發性。
4.補充說明
- 權威性差異:不同來源對“蒙”“聩”的具體解釋略有差異,但核心含義一緻(綜合)。
- 使用場景:適合形容具有思想深度或批判性的内容,如學術觀點、社會評論等。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清代典籍或現代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發蒙振聩
發蒙振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教育、啟蒙讓人從愚昧無知中覺醒,并能感受到新知識的震撼。下面是有關這個成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頭部):
蒙(草字頭,田字旁):
振(手部):
聩(耳部):
來源: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養生主》這部古代文獻。
繁體:
發蒙振聵
古時候漢字寫法:
發蒙振聵
例句:
啟蒙教育可以發蒙振聩,使孩子們從無知到有知,從盲目到理性。
組詞:
啟蒙、教育、覺醒等。
近義詞:
開導、啟發、啟迪等。
反義詞:
愚昧、無知、困惑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