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稼穑的意思、稼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稼穑的解釋

[sowing and reaping] 農事的總稱。春耕為稼,秋收為穑,即播種與收獲,泛指農業勞動

士爰稼穑。——《書·洪範》

天下晏然,民務稼穑。——《漢書·高後紀贊》

詳細解釋

(1).耕種和收獲。泛指農業勞動。《書·無逸》:“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孟子·滕文公上》:“ 後稷 教民稼穡。”《史記·貨殖列傳》:“好稼穡,殖五穀。” 唐 薛存誠 《膏澤多豐年》詩:“候時勤稼穡,擊壤樂農功。”

(2).指農作物;莊稼。《詩·大雅·桑柔》:“降此蟊賊,稼穡卒癢。” 朱熹 集傳:“又降此蟊賊,則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 唐 儲光羲 《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詩:“林晚鳥雀噪,田秋稼穡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稼穑”是漢語中表示農業活動的傳統詞彙,其核心含義包含種植與收獲兩大農事環節。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稼”指播種谷物,“穑”指收割谷物,合稱後泛指農業生産勞動。這一概念在《尚書·無逸》中已有記載:“厥父母勤勞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艱難”,強調農耕活動的辛勞與重要性。

從構詞法分析,“稼”字從“禾”部,本義為谷物種植,《說文解字》釋為“禾之秀實為稼”;“穑”字從“禾”從“啬”,《說文解字》解作“谷可收曰穑”,二者組合後形成農業生産全過程的代稱。在古代文獻如《詩經·魏風·伐檀》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的表述,更賦予該詞對社會分工的價值評判。

現代漢語使用中,“稼穑”除保留原意外,常引申為通過辛勤勞動創造物質財富的象征。這種語義演變在《漢語大詞典》中列為第二義項,例證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稼穑既成為周代的重大事件,故凡從事稼穑的人便成為‘衆人’。”

網絡擴展解釋

“稼穑”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讀音與字形

    • 讀音為jià sè(均讀第四聲)。
    • 字形上,“稼”由“禾”(谷物)與“家”(家庭)構成,體現農耕為家庭生計之本;“穑”由“禾”與“啬”(節儉、收獲)組成,強調收割與儲存的關聯。
  2.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特指農業勞動中的播種(稼)與收割(穑),如《詩經·魏風·伐檀》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引申義:泛指所有農事活動,如《晉書》稱“稼穑者,國之本也”,凸顯其作為國家經濟基礎的地位。
  3. 曆史演變與文化意義

    • 最早見于《詩經》《尚書》等典籍,如《書·洪範》載“土爰稼穑”,将土地與農耕直接關聯。
    • 古代常以“稼穑艱難”形容農事辛勞,如唐代儲光羲詩句“田秋稼穑黃”,反映農耕對民生的重要性。
  4. 現代用法

    •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表達,如“民務稼穑”“稼穑黃”等,保留對農業勞動的尊崇。
    • 也引申為“辛勤勞動與收獲”的象征,如“不事稼穑”批評不勞而獲的行為。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典》《詩經》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鳌柱冰炭不同器槽碓敞網炒青抽演錘煉從新村服打把式盜軍盜言得不償喪放風返張蜚短流長芙蓉浮涉高枕而卧官都官收沽名吊譽合兩為一和丘皇太妃江汜餞離驕扇繳送家仆計功受爵精緻酒資基岩科目人兩淮良鍼淩節靈瑟流轉稅鹿茸氯化鈉明祇抹不下臉親房請柬齊驅齊賬取路潤資痌癏在抱突地吼蜿蜷猥釀賢科涎皮賴臉賢阮虓暴校學襲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