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名的意思、解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名的解釋

猶解額。 宋 曾鞏 《謝曹秀才書》:“今得足下之書,不以解名失得置於心。”《文獻通考·選舉四》:“取諸科解名十分之三增進士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解名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解除名籍,特指古代科舉制度中考生考中後從相關名冊中除名。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項闡釋:

一、基礎釋義

  1. 除名脫離

    指從登記的名冊中移除姓名,脫離原有身份或隸屬關系。此義項源于古代戶籍與科舉管理制度,強調身份的變更。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科舉專指

    在科舉語境中,“解名”特指鄉試(省級考試)考中的舉人,其姓名從地方考生名冊中注銷,獲得進京參加會試的資格。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二、曆史制度背景

唐代科舉制度中,“解”指由州府推薦考生至中央的文書,“解名”即被推薦者的名單。考生中舉後,其名從地方解送名冊中移除,故稱“解名”。

例證

《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京會試,又中了進士,殿試三甲,授了部屬。荏苒三年,升了禦史,欽點廣東學道。這周學道雖也請了幾個看文章的相公,卻自心裡想道:‘我在這裡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當權,須要把卷子細細看過,不可聽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廣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兩場生員。第三場是南海、番禺兩縣童生。周學道坐在堂上,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最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胡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去歸號。周學道看在心裡,封門進去。出來放頭牌的時節,坐在上面,隻見那穿麻布的童生上來交卷……周學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紀了?’範進道:‘童生冊上寫的是三十歲,童生實年五十四歲。’”

來源:《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華書局)

三、古籍用例佐證


“解名”一詞承載了中國古代科舉文化的特定曆史語義,需結合名籍制度與科舉流程理解其“除名獲薦”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解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科舉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讀作jiě míng(注音:ㄐㄧㄝˇ ㄇㄧㄥˊ),意為“解額”,即科舉考試中地方選拔舉人并上報朝廷的名額。例如宋代曾鞏在《謝曹秀才書》中提到:“不以解名失得置於心”,說明解名與科舉選拔結果直接相關。

  2. 曆史背景
    在科舉制度中,“解”指地方向中央解送舉人,“解名”即被解送的考生名單或名額。據《文獻通考·選舉四》記載:“取諸科解名十分之三增進士額”,表明解名是調整進士錄取比例的基礎。

  3. 相關延伸
    部分文獻(如)提到該詞在非科舉語境中的使用,例如用于地名或物名的解釋,但這類用法較為少見且缺乏權威例證。核心含義仍聚焦于科舉制度。

總結
“解名”主要指向古代科舉中的解送名額制度,是研究中國科舉史的重要術語。如需進一步了解“解額”的具體運作,可參考《文獻通考》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拌種薄馔避寒慘綠少年超類絕倫陳古刺今酬諾醇德淳雅戳燈丹繶登膳滴漉東淨督郵獨醉法軌房分割衿公庭官鑪錢瓜衍環拜劃子輝光放電急火火寖弛景緯金毗羅孔規闊葉樹刳削痨瘵蠟染落水管旅行社内坊撚弄牛飼農歌怒忿清間庼寫侵襲辱污三七齋恃明首問制談次陶朱特有偷眼駝羊僞辯烏鳥想望曉唱謝安墩稀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