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砺帶河山的意思、砺帶河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砺帶河山的解釋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 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後因以“礪帶河山”比喻封爵與國共存,傳之無窮。 明 唐順之 《皇陵行》:“已聞帝王自有真,更説 南陽 多貴人,戈矛貔虎三千士,礪帶河山十八臣。”亦省作“ 礪帶 ”。《明史·顧時吳祯薛顯等傳贊》:“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砺帶河山”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二、字詞解析


三、成語含義

  1. 本義: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磨刀石。比喻封爵與國共存,世代相傳。
  2. 引申義: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國家疆土的珍視與守護。

四、出處與用法


五、相關成語


六、例句參考


七、補充說明

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砺帶河山

砺帶河山(lì dài hé shān)是一個成語,意為修砺自己,守衛家園。砺帶是指磨刀石,河山則指國家的山川。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們為了家國和民族的繁榮而不懈努力、奮發圖強。

砺帶河山的部首拆分為砦(石)和帶(巾)。砦表示與石有關,帶表示與布有關。其總體字形表達了要用石頭磨刀并把它系在腰間的意思。繁體字的寫法為磿帶河山。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史記》中的一段文字。在那個時期,為了保衛國家,士兵必須常常磨刀以備戰鬥并隨時準備保家衛國。這種精神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演變成了砺帶河山這個成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不同。例如,在繁體字中,石的字形中間多了一條橫線;帶字的布部分正中間多了一個點。這些差異雖然不大,但是體現了不同時期文字的發展和變遷。

以下是砺帶河山的例句:

1. 中國人民砺帶河山,為國家發展而奮鬥。

2.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自覺肩負起砺帶河山的責任,培養下一代。

砺帶河山的相關組詞有:砺石、巾帼、保衛、修身養性。

其中,“砺石”指磨刀石,“巾帼”指代女性,表示女性也積極參與保家衛國的活動。“保衛”表示保護和捍衛,“修身養性”表示修養自己的品德和素質。

砺帶河山的近義詞可以是勵志、拼搏,反義詞可以是懈怠、頹廢。勵志、拼搏和砺帶河山都有督促人們努力拼搏,奮發向前的意義,而懈怠、頹廢則相反,指懶散無為或失去了鬥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