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異的意思、襃異的詳細解釋
襃異的解釋
亦作“褒異”。謂特殊的褒揚嘉獎。《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黃門舅旦夕供養且一年,既無襃異,又不録勤勞,無乃過乎!”《春秋·文公九年》“ 楚子 使 椒 來聘” 唐 孔穎達 疏:“若有襃異,則或稱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鄭世子讓國》:“﹝ 祐橏 ﹞撰《河清頌》以獻,上大悅,賜敕襃異。” 清 吳偉業 《贈家侍禦雪航》詩:“封事即留中,天語加褒異。”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異的解釋 異 ì 不同的:異乎。異說。異常。異己(與自己意見不同或利害相沖突的人)。異端(舊時指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或教義,如“異異邪說”)。異化。異性。異樣。大同小異。異曲同工。 分開:離異。異居。 另外的,
網絡擴展解釋
“襃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āo yì,其含義為特殊的褒揚嘉獎。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襃:同“褒”,意為表揚、嘉獎。
- 異:此處指“特殊、不同尋常”,強調超出一般的嘉獎形式或程度。
- 整體含義:指對某人或某事給予特别、突出的表彰,通常用于正式或官方場合,如古代官員政績卓著時受到的嘉獎。
2. 用法與語境
- 古代用法:常見于史書、典籍中,描述君主對臣子的特殊獎勵。例如:“帝以功襃異之,賜爵加封。”
- 現代延伸:可用于強調對傑出成就的特别表彰,但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褒獎”“嘉獎”等詞替代。
3. 相關拓展
- 異體字:“襃”是“褒”的異體字,現代規範寫法為“褒異”。
- 近義詞:褒揚、旌表、殊榮。
- 反義詞:貶斥、責罰。
4. 示例參考
- 文言例句:“上以忠勤襃異,擢升其職。”(上級因其忠誠勤勉給予特殊嘉獎,晉升其職位)。
以上信息綜合了權威詞典與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異(bāo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人的言行舉止和一般人不同、特别、奇異。
襃異的部首是衤(衣服),它的筆畫數是11畫。
襃異這個詞的來源可能是古代郎官(宮廷中的官員)在儀仗隊中的身份,因為他們身着特殊的服裝而與一般人不同,所以被稱為襃異。
在繁體字中,襃異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襃異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沒有詳細的資料指出具體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襃異的例句:
1. 他的穿着和打扮總是襃異于衆,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2. 她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與常人截然不同,被認為是個襃異的人物。
與襃異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能包括:
組詞:襃異樣、襃異者、襃異性
近義詞:特立獨行、與衆不同、異類、奇特
反義詞:平凡、普通、一般、常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