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計典的意思、計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計典的解釋

指古代對官吏三年考績的大計之典。 唐 李德裕 《丞相鄒平公新置資福院記》:“ 建中 初,先僕射以柱下史參 梓潼軍 計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大計部院互讦》:“内外計典,皆吏部、都察院主持商搉。即有未愜,亦調劑兩平;未有察事既竣,部院復自相攻者。” 清 魏象樞 《刑科奏疏》:“竊惟計典三年一舉,關係吏治,實為重大,矢公矢慎,責在撫按藩臬諸臣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計典”是古代中國對官吏進行定期考核的制度,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對官吏每三年進行一次考績的“大計之典”,即通過系統評估官員政績、品行來決定升遷或降黜。

二、核心特點

  1. 考核周期:每三年舉行一次(如《明史》記載“三年一計”)。
  2. 實施主體:由吏部與都察院共同主持。
  3. 曆史沿革:唐代已有相關記載(如李德裕《資福院記》),明清時期制度更為完善。

三、延伸說明 該制度體現了古代官僚體系對官員管理的規範化,通過定期考核實現“黜陟幽明”的治理目标。清代魏象樞曾強調其重要性:“計典三年一舉,關係吏治,實為重大”。

注:現代語境中該詞已不常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計典

計典(jì d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計字首部分為言(yán),表示人說話的形态。

計字由七個筆畫組成,分别為:橫、撇、捺、豎、橫折、撇、橫。

來源:

計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學。《計典》是當時最重要的一本字典,用來注解、釋義和解釋文字。

繁體:

在繁體中,計典的寫法為「計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計典的寫法為「計典」,其中的「典」字寫作「典」。

例句:

1. 他經常使用《計典》來研究古代文字的意義。

2. 學生們需要用《計典》查找生字的釋義。

組詞:

組詞可以通過引申含義來構造,例如:

計謀(jì móu):指策略、計策

計劃(jì huà):指規劃、安排

計算(jì suàn):指進行數學運算、估算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理解為意思相近的詞語,例如:

字典、詞典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理解為意思相反的詞語,例如:

算卦、算命

總結:計典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言,由7個筆畫組成。計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學,它是最重要的一本字典。在繁體中,計典的寫法為「計典」。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計典的「典」字寫作「典」。組詞中包括計謀、計劃、計算等。與計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字典、詞典,而反義詞則是算卦、算命。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計典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