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convenient]∶不方便,會引起麻煩和問題的
在場的人太多,不便與他細談
(2)
[unsuitable]∶不適宜,與日程或事先的安排不合
如果你沒有什麼不便的話,我想把時間提早一點
(3)
[be short of cash;be hard up]∶手頭緊、缺錢用
你如果一時手頭不便,我可以先墊上
(1).不利。《穀梁傳·僖公二年》:“ 宮之奇 諫曰:‘ 晉國 之使者,其辭卑而币重,必不便於 虞 。’”《史記·李斯列傳》:“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王安石 執拗,民間稱為拗相公,若言不便,便加怒貶;説便,便加陞擢。”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小浮梅閑話》:“極言其以武臣掌機密而得軍情,於國家不便。”
(2).不方便;不適宜。 漢 焦贛 《易林·臨之蹇》:“手拙不便,不能伐檀。”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老夫本意要親自問病去,奈其中有許多不便處。”《紅樓夢》第十三回:“ 寶玉 見坐間還有許多親友,不便明言。” 魯迅 《書信集·緻曹白》:“研究文學,不懂一種外國文,是非常不便的。”
(3).不熟習。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
(4).不至于。《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小弟雖不便似 賈大夫 之丑,卻與令姊相并,必是不及。”
(5).缺錢用。如:你如果一時手頭不便,我可以先墊上。
“不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不方便/不適宜
指因客觀條件限制導緻行動受阻或産生麻煩。例如:“交通不便的地區需代納漕糧”,“公共汽車晚點常引起不便”。
缺錢用
常用于描述經濟窘迫的狀态。如:“手頭不便時朋友可墊付”。
不熟習/不擅長
古漢語中表示對某事生疏,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提到“素不便書”(不擅長寫字)。
場景類型 | 例句 |
---|---|
日常生活 | “人多不便細談” |
經濟狀況 | “手頭不便可延期付款” |
時間安排 | “若無不便,能否提前會面?” |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易林·臨之蹇》中“手拙不便”描述行動困難,後逐漸擴展出經濟、社交等多重含義。
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是“不方便”和“缺錢用”兩種含義,其他古義多出現在特定語境或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