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剪刀。《爾雅·釋言上》“劑,翦、齊也” 晉 郭璞 注:“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
“劑刀”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劑刀即剪刀的别稱,屬于古代方言用詞。這一說法源自晉代學者郭璞對《爾雅·釋言》的注釋:“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說明該詞在曆史上主要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
詞源與演變
詞中“劑”通“翦”(剪),本義為“齊斷”,指用工具整齊地切斷物體。而“刀”則指代工具形态,兩者結合後特指剪刀的功能。
發音與結構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方言考據中。現代漢語通用詞彙中,“剪刀”已完全取代“劑刀”的表述。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爾雅》注疏及多部詞典考據,完整文獻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劑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醫生用來進行手術或治療的刀具。
《劑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刂”和“刀”,它的總筆畫數是10。
《劑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寫法為「劑刀」。
在古代漢字中,《劑刀》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劑刀」。
1. 醫生拿起劑刀,準備開始手術。
2. 這把劑刀鋒利無比,切開了皮膚卻毫不費力。
與《劑刀》相關的組詞有:
1. 劑量:指藥物的用量。
2. 刀片:指切割物體的刀的一部分。
3. 醫劑:指藥物或劑量。
與《劑刀》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手術刀:專供醫生進行手術的刀具。
2. 外科刀:用于外科手術的刀具。
3. 醫刀:供醫療使用的刀具。
與《劑刀》意義相反的詞語是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