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扶老攜幼的意思、扶老攜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扶老攜幼的解釋

[holding the old by the arm and the young by the hand;help the aged and young;support the old and carry the young] 扶着老人,攙着小孩子。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動了,老人、小孩也不例外

未至百裡,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戰國策·齊策》

詳細解釋

扶着老人,領着小孩。多形容某些歡迎、投奔、逃亡等場合人們成群結隊而行的情況。《戰國策·齊策四》:“ 孟嘗君 就國於 薛 ,未至百裡,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宋 陳師道 《上元緻語》:“扶老攜幼,樂聞鐘鼓之音;疊足排肩,願見衣冠之會。”《三國演義》第四一回:“扶老攜幼,将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絶。”亦作“ 扶老攜幼 ”。 巴金 《滅亡》第十章:“我親眼看見每天早晨那些瘦得和死屍一樣纏着破布的人,拿着破碗碎罐扶老攜幼源源而來。”


見“ 扶老攜幼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扶老攜幼”是一個常用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攙扶老人、帶領小孩,形容群體行動時對弱勢群體的照顧,也常用來描述人群結隊而行的場景。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戰國策·齊策四》中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被罷官後返回封地薛邑,百姓扶老攜幼出城百裡相迎,感念他曾免除債務的恩德。

三、用法與特點

  1.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狀語(例:“鄉裡人扶老攜幼來看熱鬧”)。
  2. 語境範圍:
    • 原指歡迎、逃難等群體活動場景;
    • 後延伸為關愛老幼的社會美德(例:“他常扶老攜幼,是榜樣”)。
  3. 近義詞:尊老愛幼、攜老扶幼。

四、典型例句


提示:如需具體典故或更多例句,可查看《戰國策》《東周列國志》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老攜幼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幫助年長者和年幼者。它由三個部分構成:扌(手),老,幼。其中,“扌”是手字的部首,也是左邊的筆畫,表示用手扶持;“老”指年長的人,“幼”指年幼的人。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手扶持年長者和年幼者是一種傳統美德。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扶老攜幼」。在古代,這個成語也有另一種寫法,即「扶老攜幼」,并不是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但在現代漢字中已廣泛接受,用來表達幫助年長者和年幼者的含義。 舉個例子,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描述一個人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小孩:“他總是扶老攜幼照顧家人,即使忙碌也不忘顧及他人的需要。”在這個例句中,扶老攜幼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家庭中為年長者和年幼者提供關懷和支持。 除了成語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合在一起使用。例如,可以用「孝順」來形容尊敬和關心年長者,用「關愛」來表示關注和照顧年幼者。近義詞如「攜手共度」也可以用來表達幫助和支持他人的意思。 反義詞則可以是「忽視」或「無視」,意味着對年長者和幼小者的需要缺乏關懷和支持。 總之,扶老攜幼是一個富有愛心和關懷的成語,用來形容幫助年長者和年幼者,體現了尊重傳統價值觀和關心他人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中,我們都應該積極扶持年長者和年幼者,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