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蘖的意思、曲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蘖的解釋

曲蘖:幼芽屈曲。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六·幹支》:“乙,言萬物初生,曲蘖而未伸也。”

麴蘖同“ 麴糵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qǔ niè,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發黴或發芽的谷粒,是上古時期釀酒所用的酒曲原料。最初“曲蘖”指同一物質,後隨釀酒技術發展分化為:

    • 曲:發黴的谷物,用于釀酒(酒)。
    • 蘖:發芽的谷物,用于制醴(甜酒)。
  2. 演變:在《尚書·說命》中記載“若作酒醴,爾惟曲蘖”,即“曲釀酒,蘖作醴”,說明二者用途的區分。

二、引申含義

  1. 酒的代稱:因曲蘖是釀酒原料,故直接代指酒,如文獻中“麴蘖”常與酒相關。
  2. 酒稅:見于《資治通鑒》,如“增曲糵”指增加酒稅。

三、字形與文獻釋義

四、相關拓展

五、總結

“曲蘖”一詞多見于古文,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飲食、農業或文獻解讀時仍有重要意義。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釀酒原料展開,并衍生出與酒相關的代稱及稅賦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蘖的意思

《曲蘖》是一個漢字詞,意為“藤木的枝條彎曲伸展”,也形容詩詞文章的構思巧妙,富有變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曲蘖》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7畫。

來源

《曲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據說《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記載:“秦人呂不韋憔悴愁苦,叔孫氏伐其蘖,薦之于王。”

繁體

在繁體字中,曲蘖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了解,古代對《曲蘖》的字形變化很多。字形繁複,曲線多樣,有時還帶有藤葉和枝條的邊框。

例句

1. 他的寫作風格總是曲蘖巧妙,給人以深深的感受。

2. 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曲蘖,讀起來充滿了意境。

組詞

曲線、蘖木、枝條、彎曲、伸展

近義詞

彎曲、曲折、蜿蜒、靈活、巧妙

反義詞

筆直、堅硬、剛性、直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