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言的意思、申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言的解釋

[profess] 聲言

再三聲言

詳細解釋

(1).再次陳說;重複述說。《清波别志》卷下引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 康定 中, 王渙 為 荊王 元儼 翊善。王用度無節, 渙 以書諫:方國家有邊患,宜助節用。王判其後曰:‘愁殺你,愁殺你!’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漢書注冗》:“ 顔師古 注《漢書》……有失之贅冗及不煩音釋者。其始遇字之假借,從而釋之。既雲‘他皆類此’,則自是以降,固不煩申言。” 清 俞樾 《諸子平議·管子二》“請修兵革……内修兵革”:“‘内修兵革’亦宜作‘請修兵革’,蓋即上語而申言之也,涉下文‘内奪民用’而誤。”

(2).鄭重說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吳仙居奪谥》:“ 于 請奪 吳 諡,疏末又申言請補故禦史 楊爵 諡……以 楊 形 吳 ,見其褒貶恰當,可謂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說。 梁啟超 《論俄羅斯虛無黨》:“更申言之,則虛無黨之争點,起于生計問題,而非起于政治問題。”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夫所謂改造政府,所謂反對專制,申言之,則不外求立憲6*政治之成立而已。”

(4).猶聲言,公開地用語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 曩占 ﹞燒滅 孟連 ,而自歸於 中國 。 永昌府 知府 楊重穀 與武弁謀,申言蠻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極典以邀功。” 清 林則徐 《批駁餘保純等為英商貨船聽候請照開盤會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來稟反作欣幸語氣,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記》五:“ 白醬丹 再三申言要再請他吃一台閑酒。”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申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申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綜合各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申言”的核心意義是通過語言或文字公開表達觀點,包含鄭重、明确的表達意圖。該詞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二、具體義項解析

  1. 重申與強調

    • 指重複陳述或再次強調某一觀點,如《容齋續筆》中“不煩申言”即表示無需重複說明。
  2. 鄭重說明

    • 帶有嚴肅性,如古代臣子谏言時“申言之”,即鄭重向君主提出建議。
  3. 明确表态

    • 表示清晰、直接地表達立場,如《三國演義》中“申言于衆曰”即公開向衆人宣告。
  4. 聲言與宣稱

    • 近現代用法中,可等同于“聲言”,如“申言要采取行動”即公開表明意圖。

三、使用注意

四、例句參考

《能改齋漫錄》載:“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 ——體現重複陳述的用法


注:如需查看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容齋續筆》《能改齋漫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申言

申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由“申”和“言”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申(田字旁)+ 言(言字旁)

筆畫數:申(5畫)+ 言(7畫)

來源

申言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由于申和言的意義和用法都帶有表達、陳述之意,因此組合起來形成了申言這個詞。

繁體

繁體字中“申言”保留了原漢字的結構和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漢字典記載,申言的古漢字寫法為“申-東省聲母表頭,言-舌字邊表象”,這種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申言了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2. 她大膽申言,讓人們對她刮目相看。

組詞

申請、申述、言辭、言論等。

近義詞

陳述、表達、述說、說、發言等。

反義詞

隱瞞、緘默、保持沉默、閉口不言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