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他人詩文、書劄的美稱。 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襪頌表》:“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所以迎福踐長,先臣或為之頌。臣既玩其嘉藻,願述朝慶。” 唐 孟浩然 《與張折沖遊耆闍寺》詩:“因君振嘉藻, 江 楚 氣雄哉!” 清 金農 《蔡七舍人削牍寄予因答來贶》詩:“臨風答嘉藻,何日誦瓊琚。”
“嘉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對他人詩文或書劄的尊稱或美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文獻: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冬至獻襪頌表》:“臣既玩其嘉藻,願述朝慶。”此處“嘉藻”指前人留下的優美頌文。
唐代詩人韋應物、王昌齡等也曾在詩句中使用,如“華觞發歡顔,嘉藻播清風”(《贈馮著》),表達對他人文采的贊譽。
用法特點: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交流中,常見于酬答詩、書信往來,體現文人間的禮節與相互欣賞。
“嘉藻”是古代漢語中表達對他人文學作品高度贊譽的雅稱,兼具禮儀性與文學性,常見于經典文獻和詩詞酬答。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案例,可參考《曹植集》《韋應物詩集》等典籍。
嘉藻(pinyin:jiā zǎi)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字組成。這個詞有着豐富的内涵和意義,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進行介紹。
嘉藻這個詞可以從部首和筆畫來進行拆分。其中,“嘉”字的部首是口,并由12個筆畫組成。而“藻”字的部首是艹,并由15個筆畫組成。
嘉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考證,它最早出現在《詩經·鄘風·蟋蟀》一詩中,意思是贊美音樂的美妙。後來,嘉藻逐漸演變成含義更為廣泛的稱贊和贊美之詞。
嘉藻的繁體字形為“嘉薅”。在繁體字中,“薅”字的艹部下面多了一個更加複雜的部首,使整個字形看起來更加複雜而華麗。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嘉藻的寫法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便将“嘉藻”寫作“嗟售”。這種古代寫法更接近詩經中所蘊含的意境。
以下是一些使用嘉藻的例句:
1. 美麗的花朵是大自然的嘉藻。
2. 我由衷地贊美他的才華,他是文壇的一枝嘉藻。
3. 高山流水的琴音中隱藏了嘉藻的意境。
組詞:嘉獎、嘉勉、藻鑒、藻石
近義詞:褒獎、稱贊、贊美
反義詞:責備、批評、诟病
綜上所述,嘉藻是一個寓意豐富的詞彙,由拆分的部首和筆畫構成,并源自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以及繁體字中都有略微變化。除此之外,嘉藻還可以用于組詞,并有着與褒獎、稱贊等詞彙相關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