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解釋

[Sima Zhao's ill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body in the street;the trick is all too evident to the man in the street]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紀》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記載,魏帝曹髦在位時,大将軍司馬昭,獨攬大權,圖謀篡位,曹髦一次氣憤地對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去讨賊。”後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野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野心家的意圖非常明顯,已為大衆所共知。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源自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髦對權臣司馬昭的控訴。據《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紀》記載,曹髦因不滿司馬昭專權,憤然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當時司馬昭掌控朝政,曹髦試圖反抗卻被其黨羽刺殺,這一事件成為成語的直接來源。

二、曆史含義

  1. 司馬昭的野心
    司馬昭繼承父親司馬懿、兄長司馬師的權勢,逐步架空魏帝,意圖篡位。曹髦的控訴直指其奪權野心,甚至普通百姓(“路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2. 政治背景
    司馬家族通過排除異己、掌控軍權,最終為西晉代魏鋪路。司馬昭滅蜀漢、受封晉王,其子司馬炎後來正式建立晉朝()。

三、成語解析

四、現代應用

該成語常用于揭露明顯的不軌圖謀。例如,提到“四人幫”篡黨奪權的野心被形容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外,指出司馬昭的野心包含三層:取代魏帝、為父報仇、統一中國(),進一步擴展了其内涵。

五、文化影響

成語不僅反映了三國末期的政治鬥争,也成為後世評價權臣篡位的典型表述。其曆史典故警示權力膨脹的危害,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某人的想法或意圖非常明顯,甚至可被任何人察覺到。這個成語比喻某人的心思已經達到了極為明顯和顯著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這個成語由七個漢字組成。其中“司”字是以“口”為部首,總計6畫;“馬”字以“馬”字為部首,總計3畫;“昭”字以“日”字為部首,總計9畫;“之”字以“丿”為部首,總計3畫;“心”字以“忄”字為部首,總計4畫;“路”字以“足”字為部首,總計13畫;“人”字以“人”字為部首,總計2畫。

來源: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曆史典故。司馬昭是三國時期魏朝的權臣,其權謀和心思機敏而且十分明顯。後來,由于司馬昭的行動和心思被人們廣泛知曉,所以形成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某人的意圖非常明顯,不容忽視。

繁體: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古漢字寫法)

例句:

他的眼神透露出來的信息是如此明顯,就像《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一樣。

組詞:

司馬台、昭示、心情、路标

近義詞:

心迹明顯、意圖清晰、心思昭然

反義詞:

心思隱晦、欲蓋彌彰、鋪張浪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