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身的意思、誤身的詳細解釋
誤身的解釋
贻誤自身。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唐 劉長卿 《西庭夜燕喜評事兄拜會》詩:“棘寺初銜命,梅仙已誤身。”
詞語分解
- 誤的解釋 誤 (誤) ù 錯,不正确:錯誤。失誤。筆誤。誤差(?)。 耽擱:耽誤。 因自己做錯而使受損害:誤國。誤人子弟。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誤傷。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誤身”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下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因錯誤的選擇或進入不利環境而受到困擾。
- 字義拆分:“誤”表示錯誤或迷失,“身”指人的身體或狀态,組合後強調因自身判斷失誤或環境誤入導緻的困境。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因錯誤決策(如職業選擇、人生方向)陷入被動或受害的境況。例如:“他因輕信他人而誤身,最終事業受挫。”
二、文學引申義
指因身份或觀念導緻自我贻誤。
- 來源與典故:唐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纨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批評儒生因固守身份觀念反受其累。
- 延伸意義:強調特定身份(如文人、官員)或理想主義選擇可能帶來的現實困境。例如劉長卿詩句“梅仙已誤身”,暗喻仕途坎坷。
三、使用建議
- 現代語境:多用于批評性表述,如反思個人選擇或社會現象。
- 文學引用:在分析古詩文時,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自我束縛”的深層含義。
如需具體詩句分析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古籍類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誤身》是什麼意思
《誤身》是一個成語,意為錯誤地身份、錯誤地認定身份。它多用來形容某人被錯誤地認為是别人或做了與自身身份不符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誤身》的部首是身,共有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誤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言文。繁體字形為「誤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誤身」通常以繁體字形「誤身」來寫表示。古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因為長得與通緝犯相似,結果被誤身逮捕了。
2. 這個角色《誤身》成了他的代表作,他也因此走紅。
組詞
以「誤身」為基礎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誤身逮捕
2. 誤身認定
3. 誤身身份
近義詞
與「誤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誤認
2. 弄錯身份
3. 錯認身份
反義詞
與「誤身」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正身
2. 确認身份
3. 準确身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