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略的意思、節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略的解釋

(1) [abbreviation]∶外交文書的一種用來說明事實、證據或有關法律的問題,不籤字也不用印,重要性次于照會

(2) [sketch]∶綱要;提要

詳細解釋

(1).概要;摘要。 宋 蘇轼 《申明戶部符節略赈濟狀》:“右臣竊詳戶部符内,止是節略行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年兄,你便寫起一張呈子節略來。” 魯迅 《書信集·緻王志之》:“講演稿的節略,須給我看一看。”

(2).删節省略。 元 德異 《<壇經>序》:“惜乎《壇經》為後人節略太多,不見 六祖 大全之旨。”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右 子淵 所紀古今書籍梗概,頗為簡明,大都本 馬氏 《通考》所載而節略之。”

(3).外交文書的一種。用來說明事實、證據或有關法律的問題,不籤字也有用印,重要性次于照會。 清 薛福成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 曾紀澤 ﹞僅與外部互書節略存卷,旋即交卸回 華 。” 梁啟超 《中國國債史》:“時 李鴻章 力主貸 法 之議,而今上大反對之, 英 相 沙侯 亦電 英 使,使嚴詰總署食言之咎,總署正躊躇不決,而 法 使之節略至,凡五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略”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動詞用法 指對内容進行删減、簡化,保留核心部分。例如:

2. 名詞用法 表示經過删減後的概要或簡化版本:

3. 特殊領域用法 在古籍整理中,可能指對文獻的删節處理;在音樂領域,偶見用于表示樂譜的簡化版本。

使用建議: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删節”“摘要”等詞替代,但在特定場景(如外交文書、古籍研究)仍保留專業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略

節略(jié lüè)是一個漢字詞,由“節”和“略”兩個部分組成。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詞義

節略的基本意思是将繁雜的事物或内容進行精簡、概括,去掉不重要或不必要的部分,使之更加簡潔明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略的拆分部首是“⺧”(糸)和“⺥”(留)。它的總筆畫數是11,其中“⺧”部分有4畫,“⺥”部分有7畫。

來源和繁體

節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它的繁體字是「節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節略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如在西漢時期,有時會将“⺧”寫作“⺮”(竹),将“⺥”寫作“田”。

例句

1. 在這個報告中,作者節略了大量無關緊要的細節,使得閱讀更加簡單明了。 2. 這部電影将一個長篇小說節略成了兩個小時的劇情,非常精彩。

組詞

1. 節日:指固定日期慶祝而設立的日子。 2. 節氣:指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也用作農事和氣象的記時單位。 3. 略微:表示程度稍微,稍許。 4. 大略:表示粗略地、概略地。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精簡、概括、簡約 反義詞:詳細、繁瑣、冗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