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教诏的意思、教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教诏的解释

教诲;教训。《战国策·燕策一》:“ 齐 赵 ,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詔之,合从以安 燕 ,敬以国从。”《吕氏春秋·审分》:“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詔,而好自以。”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詔,世守其言,则必积师友之渊源,材充厥职。” 明 张一桂 稚圭甫 《重刻<颜氏家训>序》:“意其家庭之所教詔,父子之所告语,必有至训焉,而今不及闻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教诏是汉语中一个古雅而富有教育意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长辈或尊者对晚辈的教导、训诲,强调通过言语传递知识、规范或道理的行为。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单字本义

    • 教(jiào):《说文解字》释为“上所施,下所效”,指传授知识或技能。
    • 诏(zhào):《尔雅·释诂》注“告也”,特指尊长对下的告诫、指引。

      二字合成后,凸显自上而下的权威性教导。

  2. 合成词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教诏”指:

    “教诲;训导。多用于尊长对幼辈、师长对弟子的教导。”

    如《周礼·地官·师氏》中“以三德教诏国子”,即指以德行规范教导贵族子弟。


二、古典文献中的用法

  1. 教育场景

    古代文献中常见于师徒、君臣、父子关系。例如:

    《管子·形势解》:“父慈而不教诏,子顽而不孝。”

    强调父亲需通过教诏履行教育责任,否则子女易失教养。

  2. 礼仪规范传递

    《礼记·内则》载:“十年出就外傅……学书计,衣不帛襦袴,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郑玄注:“此谓教诏童子之节。”

    体现教诏涵盖生活礼仪与道德启蒙。


三、现代语义延伸

虽现代汉语使用频率降低,但仍有以下衍生意义:


“教诏”凝练了中华文化中尊长育幼、以教立身的传统伦理,其权威性与教化性使其区别于一般“教导”,更侧重制度化的训诲行为。现代使用多见于仿古语境或强调礼仪传承的场合。


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4. 《管子校注》(中华书局)
  5. 《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6.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体系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教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不同来源的文献进行综合解析:

1.基本含义

“教诏”指教诲、教训,强调通过教导传递知识或规范行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长辈、师友或权威人物的教导行为,例如《战国策》中提到的君主对臣属的训诫,以及宋明时期家庭内部的训导传承。

2.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3.延伸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出“教诏”特指帝王或高官发布的命令,但此说法未在权威文献中明确印证。结合《吕氏春秋》等典籍的用例,该词更偏向广义的“教导”,而非仅限官方指令。

4.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教诏”已较少使用,多作为古语词出现于学术或文学领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权威性或训导性内涵。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原始文献(参考、4)。

别人正在浏览...

百能百巧比肩人辰序串烟琱琢额载饭含怪底观音莲寒卉毫米汞柱河东性怀远黄杜鹃讳穷伙种渐营惊駴精晓鬏髻究竟尻舆神马寇战枯凋雷呴连通丽女荔挺六亲不和龙褂买地券木面雕刻捻诀逆度暖殿骈石偏听偏言笸箩气苦情纪秋孃圈识扫穴犁庭上清单老神木射频衰冠竦辔糖纸天壤之别同辇微察秋毫惟垣罋牖问名财温婉挦剥详细闲邪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