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龍宮。亦借指大江大海。 唐 孟浩然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詩:“廨宇鄰蛟室,人煙接島夷。” 唐 杜甫 《過洞庭湖》詩:“蛟室圍青草,龍堆擁白沙。” 明 姚士粦 《見隻編》卷上:“ 戚少保 平 興化 賊,所獲金銀悉以充餉,重犒諸軍,其他錦綺書玩刀槊甲胄尚有數船,過此亦為風所破,盡輸蛟室。”
“蛟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古代文學中較為常見,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多見于唐詩及古典文獻中,例如: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作為文學或曆史語境中的古雅表達,常見于詩詞解析或古籍研究。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蛟室》一詞指的是蛟龍居住的地方,也可指蛟龍的巢穴或洞穴。蛟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神秘生物,是江河中的龍王。
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地勢險峻、波濤洶湧的地方,也可引申為形容某些處境十分困難、危險的地方。
《蛟室》一詞的拆分部首是“虍”和“宀”,其中“虍”表示為“虎”,“宀”表示為“宇宙”。它的拆分筆畫數是17劃。
《蛟室》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大雅·黍離》:“有蛟室之壽,玄黃環繞。”這裡蛟室指的是蛟龍的居所。
《蛟室》的繁體字寫作「蟭室」。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過一些變遷。《蛟室》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蛟宀+虍」。即蛟字的上半部分是宀,下半部分是虍。
1. 海邊的岩石上,蛟室嶙峋,象征着這裡危機四伏。
2. 大雨過後,河床上形成了一條蛟室,水勢洶湧。
蛟龍、蛟龍出水、蛟龍現身、巢穴
巢穴、巢床、巢穴、狼窩
烏龜洞、甯靜之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