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果疏 ”。瓜果蔬菜的統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苟其無此,何可不廣播百穀,多儲果疏乎!”疏,一本作“ 蔬 ”。 清 唐甄 《潛書·太子》:“觀于澤,則知魚鱉所自出;觀于圃,則知果蔬所自出。”
果蔬是漢語中表示水果和蔬菜的複合名詞,由“果”(水果)和“蔬”(蔬菜)兩個單字組合而成,泛指可供食用的植物果實及莖葉類農産品。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基本定義
“果蔬”是“水果”與“蔬菜”的統稱,指代所有可食用的植物性食材。其中:
語義擴展
在農業與營養學語境中,“果蔬”常強調其營養價值,如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成分(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曆史溯源
古代文獻中“果”“蔬”分指兩類食材。如《齊民要術》記載“果蔬之屬,園圃所植”,明确區分栽培類别(來源: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
現代規範定義
國家标準《GB/T 30767-2014 果蔬分類》将“果蔬”定義為:
以植物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等)為食用部分的新鮮或初加工農産品。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公開系統)
健康領域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攝入400克以上果蔬以預防慢性病(參考:WHO官網《健康飲食建議》)。
經濟與政策
“果蔬供應鍊”是農業農村部重點扶持産業,相關政策見《全國鄉村産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官網)。
參考資料:
“果蔬”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水果”和“蔬菜”合并簡寫而成,具體釋義如下:
指可食用的水果和蔬菜的統稱,屬于食物分類中與肉食相對的植物性食材類别。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晉代文獻,如葛洪《抱樸子·微旨》提到“多儲果疏”(“疏”通“蔬”)。
在營養學、農業和商業領域廣泛使用,例如: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5)中出現的造句内容與詞義無關,建議參考權威來源。
吧哒八紀杯蛇變貫邊柝比是參疑朝使當不的豆緑薾靡罰锾法體費糜奉朔敢布腹心購捕光火賊旱虐好尚和璧隋珠宏材大略荒率隍陴恍惘黃子歡團魂銷目斷谫材減色家奴交換台街衢踦挐究懷舊洿馂饔蝌鬥鳥迹獵俊麟鳳陵茔罵坐孟嘗君乃翁切削穹秩戎虜上清宮勝幡沈冢十二指陽石門頌熟谏説夢話黍黍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碳水化合物危閣微物鞋弓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