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骄逆的意思、骄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骄逆的解释

骄横,不顺伏。《新唐书·魏知古传》:“﹝ 突厥 ﹞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彊则骄逆。” 宋 张耒 《送李端叔赴定州序》:“一旦不逊,中国震动,视其治军立国,骄逆悍鷙,岂特 河 陇 间一 羌 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骄逆"是由"骄"与"逆"构成的复合词,其词义可通过汉语词典学方法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体系,该词可拆解为:

一、构成分析

  1. "骄"字本义指马高六尺,引申为傲慢放纵。《说文解字》载:"骄,马高六尺为骄"(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1998年版),后衍生出"骄傲""骄横"等贬义内涵。
  2. "逆"字甲骨文作倒人形,《说文》释为"迎也",后发展出"违背""抗拒"等引申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逆"被定义为"方向相反,与'顺'相对"。

二、词义综释 "骄逆"属并列式复合词,结合《汉语大词典》对类似构词的分析规律,可推断其完整含义为:形容人在态度上既傲慢自大又违逆不逊的双重特质,特指上位者或强势方表现出的双重负面品性。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权贵阶层的专横行为,如宋人笔记《容斋随笔》有"权臣骄逆,国祚衰微"的用例。

三、语用特征 根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统计分析,"骄逆"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中。其近义词包括"骄横""悖逆",反义词则为"谦顺""忠谨"。在具体使用中常作形容词或名词,如《资治通鉴》注疏有"骄逆之臣,不可久恃"的表述。

四、权威参考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编纂体例与释义框架,语料佐证源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骄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骄横、不顺从,常用于形容人或势力傲慢专横、不服从管束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构成:

    • 骄:指自高自大、傲慢不羁,如“骄横”“骄矜”。
    • 逆:本义为“方向相反”,引申为“抵触、不顺从”,如“忤逆”“忠言逆耳”。
    • 组合后,“骄逆”强调因傲慢而表现出对抗或叛逆的态度。
  2.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势力强大后态度转变的行为,如古代文献中形容外族或将领“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古籍例证

  1. 《新唐书·魏知古传》:
    提到突厥“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彊则骄逆”,指突厥表面示好,实则依仗强势而桀骜不驯。
  2. 宋·张耒《送李端叔赴定州序》:
    用“骄逆悍鷙”形容某势力治军立国时的蛮横强硬,类似西北羌族首领的作风。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出处,可参考《新唐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蚌蠧必然王国参商之虞长红称亭出店催课生大旱云霓东桥断瓦残垣法宝凡俦趺坐干男公产刮刀鞼匏裹费好日子合埶红茶花节鸿鹄志后脑候鴈荒疏活字版僭元镜鼻景星庆云津途谨温魁衡廊庙志老根人家録符律令脉散明刀牧场泥鰌拗开锵然嫶冥碁布星罗阙亡乳牙师古疏从树枝死光私士塔林通治投手畏微小佳谢家宝树鞋面偕同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