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膠船的意思、膠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膠船的解釋

用膠黏合的船。 晉 皇甫谧 《帝王世紀·周》:“ 昭王 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濟于 漢 , 楚 人惡之,乃以膠船進王。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後用為比喻無濟于事或無所作為之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乘漬水以膠船,馭奔駒以朽索。” 宋 黃庭堅 《定風波》詞:“自斷此生休問天,白頭波上泛膠船。” 金 元好問 《甲午除夜》詩:“已恨太官餘麯餅,争教 漢水 入膠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膠船"一詞在漢語詞典中具有雙重釋義,現從詞源、文獻依據、語義演變三方面解析如下:

一、古籍文獻本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原始義項指"用膠黏合的船",典出《史記·周本紀》周昭王南巡典故。《帝王世紀》載:"昭王德衰,南征濟于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中流膠液船解,王沒于水而崩。"此典故成為古代警示君王失德的典型事例,王充《論衡·儒增》亦引此事論證"德衰緻禍"的觀念。

二、方言引申義項 《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該詞在吳語區的特殊用法,特指"以膠合闆制成的簡易渡船"。該義項見于清代《越諺》:"江浙水鄉,漁戶制膠船為渡,取其質輕價廉。"現代方言調查顯示,該用法仍存于浙江餘姚、慈溪等地的漁民口語中。

三、構詞理據分析 從語素組合看,"膠"為黏合劑屬類限定詞,與中心語素"船"構成偏正結構,符合古漢語器物命名規律(如"陶罐""竹筏")。《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凡以材質冠首者,皆明其制也。"該構詞法凸顯古代船舶制作工藝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膠船”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膠船原指用膠黏合的船,出自晉代皇甫谧《帝王世紀·周》的記載:周昭王南征時,楚人獻上膠船,船行至漢水中流時膠液融化,船體解體,導緻昭王溺亡。這一典故成為後世比喻不可靠、注定失敗的事物的典型意象。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無濟于事或脆弱的事物
    因膠船遇水即解的特性,常被用來形容徒勞無功、缺乏實際效用的舉措,例如:“此舉如同膠船渡江,終将失敗”。

  2. 象征處境危殆
    在《舊唐書·李密傳》中,“膠舟”被引申為危機四伏的境遇,暗喻難以持久的局面。

三、争議性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膠船”解釋為“團結一心、同舟共濟”,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風雨同舟”等成語混淆。建議以曆史典故和主流釋義為準。

四、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膠船”與“膠舟”的關聯性,二者含義相近,但“膠舟”更側重危險處境,而“膠船”更強調事物本身的不可靠性。

别人正在浏覽...

暴事徧覽表厲碧琳侯不當不正長蛇封豕朝廟儲櫃楚難大葷點鐵鬥勁非池中物風塵之警攻注詭辯術顧租憨大豪舉橫飲火兒火塗道家理檢測建德鄉踐躏腳跟驕矜節片接氣饑殍絕緣釦墀匡其不逮老腐勞擾略情裡舍銮江沒算數明淨魔事鲇魚上竹竿滂滂判司疲人遷國請朔人言籍籍容齒獸火水盂铄石流金銅渾儀土煙委的銜薪襲常諧老羲皇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