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儉以養德的意思、儉以養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儉以養德的解釋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儉以養德”出自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原文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個成語的核心含義是:通過節儉的生活方式來培養和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儉”指節儉、節約,“養”指培養、涵養,“德”指品德、德操。整體意為:以儉樸的生活态度來滋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2. 出處背景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誡子孫,君子應通過“靜”來修養身心,通過“儉”來塑造品德,并強調“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二、深層内涵

  1. 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節儉不僅是對物質資源的珍惜,更是對欲望的節制。通過克制物欲,人們能更專注于精神追求,避免被虛榮和奢侈侵蝕。

  2. 品德的養成路徑

    • 感恩與知足:節儉讓人意識到資源的珍貴,從而懂得知足和感恩。
    • 自律與謙遜:簡樸的生活需要自我約束,長期踐行可培養謙遜、勤奮等品質。
  3. 現代意義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儉以養德”提倡回歸理性消費,強調通過節制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促進個人内心的豐盈。


三、應用場景

  1. 教育領域
    常被用作校訓或育人理念,如“勤能補拙,儉以養德”,強調品德培養與生活态度的結合。
  2. 個人修養
    日常生活中的節儉行為(如節約糧食、減少浪費)被視為涵養品德的具體實踐。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誡子書》全文或具體應用案例,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教育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儉以養德

《儉以養德》這個詞源自中國傳統文化,是指通過節約、勤儉的生活方式來培養、修養自己的品德和道德。這個詞的意思是通過儉樸的生活方式,遵循節約使用資源的原則,從而培養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儉以養德》這個詞包括三個漢字,它們各自有不同的部首和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儉以養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論語》中一句名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強調了節儉的重要性。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儉以養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仍然是相同的。

例句: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理解《儉以養德》這個詞:

  1. 他生活簡樸,總是把節約放在第一位,真是一個注重《儉以養德》的人。
  2. 家教非常嚴厲,兒子從小就受到了《儉以養德》的熏陶。
  3. 我們應該學會節省用水、用電等資源,這是實踐《儉以養德》的一種方式。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一些與《儉以養德》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通過理解和實踐《儉以養德》,我們可以培養出節約、勤儉、謙遜等美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和道德素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