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狼牙脩的意思、狼牙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狼牙脩的解釋

亦作“ 狼牙須 ”。亦作“ 狼牙修 ”。古國名。故地在今 泰國 南部 馬來半島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帶。《北史·赤土傳》:“又行二三日,西望見 狼牙須國 之山,於是南達 雞籠島 ,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國傳七·錫蘭山》:“ 錫蘭山 ,或雲即古 狼牙修 。 梁 時曾通中國。自 蘇門答剌 順風十二晝夜可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狼牙脩"(或作"狼牙修"、"狼牙須")是一個古代東南亞國家的漢語譯名,主要在中國南北朝至唐代的史籍中出現。其核心含義和解釋如下:

  1. 古國名:指曆史上存在于馬來半島北部的一個古代王國。其統治中心位置存在争議,一般認為在今泰國南部(如北大年府、宋卡府一帶)或馬來西亞吉打州地區。它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節點,與中國(南朝梁、陳、隋、唐)有使節往來記錄。

  2. 名稱來源與含義:

    • 音譯詞:"狼牙脩"是漢語對當地國名或地名的音譯。其原始名稱可能與梵語或古馬來語有關。
    • "狼牙"的象征:漢語譯名選用"狼牙"二字,常被後世學者解讀為取其"銳利、兇猛"之意,可能意在反映該地或該民族勇猛的形象,或是對其名稱中某個音節(如"Lang")的意譯選擇。但這主要是漢語語境下的附會解讀,并非其原始名稱的本意。
  3. 主要曆史記載來源:

    • 《梁書》:卷五十四《諸夷傳·海南諸國》中有"狼牙修國"的明确記載,描述了其地理位置(在南海中)、物産(多棧沉香木)、風俗(披吉貝如帊,穿貫頭衣,國王出行乘象,有幡旗鼓樂)以及與梁武帝的朝貢關系(天監十四年,即公元515年,遣使阿撒多奉表貢獻)。這是關于狼牙脩最權威和詳細的早期記錄。來源:《梁書》卷五十四。
    • 其他史籍:該名稱亦見于《隋書》、《通典》、《唐會要》、《新唐書》等後世史書及地理志書,多延續《梁書》記載或略有補充。
  4. 學術考證:現代學者(如伯希和、許雲樵、蘇繼庼等)通過對比中外史料(如印度文獻、阿拉伯遊記、馬來紀年等)和考古發現,确認"狼牙脩"即古代馬來半島的Langkasuka 王國。其名稱可能源于梵語"Langkasukha",意為"快樂、幸福之地"(Langka指楞伽島或泛指土地,Sukha意為快樂)。

"狼牙脩"是南北朝至唐代中國史籍對馬來半島古國Langkasuka 的漢語音譯名稱。它指代一個位于今泰國南部或馬來西亞北部的古代海上貿易王國。其漢語名稱中的"狼牙"二字帶有象征勇猛的意味,但核心含義是作為特定曆史地理實體的标識。其存在及與中國的交往主要依據《梁書》等正史記載,并被現代學術研究證實對應Langkasuka王國。來源:《梁書》卷五十四《諸夷傳·海南諸國》;伯希和《交廣印度兩道考》;許雲樵《南洋史》;蘇繼庼《島夷志略校釋》。

網絡擴展解釋

“狼牙脩”(Langkasuka)是古代東南亞的一個印度化國家,其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地理位置
    狼牙脩位于今泰國南部馬來半島的北大年地區及附近一帶,領土範圍包括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地理坐标約為東經101°18'、北緯6°48'。該地區地處東西方海上貿易路線的要沖,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 名稱與拼寫變體

    • 中文古籍中亦寫作“狼牙須”“狼牙修”,均為音譯,對應馬來文名稱“Langkasuka”。
    • 發音為láng yá xiū(注音:ㄌㄤˊ ㄧㄚˊ ㄒㄧㄡ)。
  3. 曆史背景

    • 建國時間約在公元1世紀末至2世紀。
    • 中國南北朝至明朝的文獻均有記載,如《北史·赤土傳》提到“狼牙須國”,《明史》稱其可能與錫蘭山(今斯裡蘭卡)有關聯,并曾與梁朝(南朝)建立外交關系。
  4. 現代對應與考古
    狼牙脩的遺迹分布在泰國南部和馬來西亞北部,北大年地區至今保留着部分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影響的痕迹,考古發現印證了其作為古代海上貿易樞紐的繁榮。

總結來看,“狼牙脩”是古代東南亞重要的城邦國家,其名稱、地理位置及曆史記載均體現了中古時期中國與南洋地區的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

别人正在浏覽...

白宮标鑒别體鼻孔兵要地志不霁蒼蠅嘲擯承志舂槀二次三番二郎方謹肥腸滿腦奉贈負咎撫式嘎巴溜脆感愛高差管拘瓜菹悍急弘毅花鎗徽顯澗松教訓街猾子極惡窮兇搢曶酒竈拘闆沮濘髡笞蠟療爛柯酹地連蟬冠兩抵涼州曲六醴擄獲稆豆趨谒殺身成義沈香亭事事書計説不來朔庭束溼泗州和尚讨戎天險聽然偉績豐功窩坨兒戊部候向隅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