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毂的意思、蹄毂的詳細解釋
蹄毂的解釋
借指車馬。 宋 王十朋 《甽畝》詩之七:“君看桃李蹊,蹄轂紛争馳。”
詞語分解
- 蹄的解釋 蹄 í 馬、牛、豬等生在趾端的保護物,亦指有角質保護物的腳:蹄子。蹄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毂的解釋 毂 (轂) ǔ 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借指車輪或車:毂下(辇毂之下,借指京城)。毂擊肩摩(形容車馬行人衆多,來往十分擁擠)。 筆畫數:; 部首: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蹄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
“蹄毂”原指馬車的輪毂,其中“蹄”指馬蹄,“毂”指車輪中心的圓木部件。後引申為借指車馬,常見于古代詩文,如宋代王十朋的詩句“蹄轂紛争馳”。
-
讀音與字形
- 拼音:多數權威來源标注為tí gū(如漢典),部分網頁注音為tí gǔ,可能存在方言或曆史發音差異。
- 字形:由“蹄”(馬腳)和“毂”(車輪中心)組成,體現與車馬相關的本義。
二、詳細解析
-
詞源與演變
- 源自古代馬車構造,因“蹄”與“毂”是車馬運行的關鍵部件,故被用來代指車馬整體。
- 在宋代文獻中多用于描繪車馬往來的場景,如“桃李蹊,蹄轂紛争馳”。
-
比喻義争議
部分資料提到“比喻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如漢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使用建議
- 文學創作:適合古風或曆史題材文本,如“京城蹄毂喧,市井人如織”。
- 讀音注意:推薦以tí gū 為準,避免與“骨(gǔ)”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蹄毂》
詞義:《蹄毂》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馬蹄和輪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蹄毂》由“⺍”(夊部)和“+3”(三畫)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蹄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二年》一書中,“賤役無司蹄毂之官”。
繁體:《蹄毂》的繁體字為「蹄轂」。
古時候漢字寫法:過去,《蹄毂》的字形有所不同,常使用的形式是「⺍+3」。
例句:
- 馬的蹄毂鐵腳使它更容易在泥濘的地面上行動。
- 工匠正在制作一套精美的蹄毂。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