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嗣孫的意思、嗣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嗣孫的解釋

(1).謂承嗣的子孫。《書·呂刑》:“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非德于民之中,尚明聽之哉。” 孔 傳:“嗣孫,諸侯嗣世子孫,非一世。”

(2).指孫子。 明 李贽 《複士龍悲二母吟》:“念 翰峰 則必念及其守節之妻 顧氏 ,念及其守節之妹 李氏 ,又念及其嗣孫無疑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嗣孫”是漢語中具有宗法制度背景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繼承制度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1. 承嗣的子孫
指家族中繼承宗祧或爵位的直系後代,通常與宗法制中的“大宗”繼承相關。例如《尚書·呂刑》記載:“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孔傳注釋為“諸侯嗣世子孫,非一世”。這一含義強調血脈和地位的延續性,多見于古代文獻。

2. 指孫子
在特定語境中可代指“孫子”,即兒子的子女。如明代李贽在《複士龍悲二母吟》中提及“嗣孫無疑矣”,此處即用“嗣孫”表示孫子。但這一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背景補充
“嗣”本義為“經許可繼承父業”,與宗法制密切相關。周代宗法分“大宗”“小宗”,嫡長子繼承主脈(大宗),其他子孫為旁支(小宗)。因此,“嗣孫”常涉及家族權力與祭祀的傳承,具有禮法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嗣孫的意思及其拆分部首和筆畫

《嗣孫》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傳遞下一代,嫡傳子孫。

它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子(zǐ),其中“口”表示嘴巴,意味着發聲;“子”表示子孫、兒子。

根據筆畫的計算,《嗣孫》共有13畫。

《嗣孫》的來源及繁體形式

《嗣孫》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嘴邊較寬且下颌外凹的嘴部構成的。這個字代表着傳承後代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嗣的形狀和簡體字一樣,隻是書寫方式稍有不同。孫的繁體形式是“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嗣字在古代的寫法中,嗣中的“口”更加明顯,形狀更像一個開口的嘴巴,嘴巴下方有四點兒,表達了發聲的意思。

孫字在古代寫法中,孫的右邊部分是一個扁平的方塊,整體形狀更為簡單。

《嗣孫》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

1. 他是家族的嗣孫,負有重要的傳承責任。

2. 他努力工作,為了給兒子和孫子創造更好的生活。

組詞:

1. 嗣續(意為接任、繼承)

2. 孫子(意為兒子的兒子)

近義詞:

1. 嗣嫡(意為傳承正統)

2. 繼承(意為接替、繼任)

反義詞:

1. 非嗣(意為不是嫡傳子孫)

2. 廢嗣(意為廢黜繼承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