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規的意思、同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規的解釋

(1).謂取法相同。《文選·張衡<東京賦>》:“是以論其遷邑易京,則同規乎 殷 盤 ;改奢即儉,則合美乎《斯幹》。” 薛綜 注:“規,法也。”

(2).謂統一。《三國志·蜀志·許靖傳》:“知聖主允明,顯授足下專征之任,凡諸逆節,多所誅讨,想力競者一心,順從者同規矣。”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仆射書》:“逮乎中陽受命,天下同規。”

(3).謂并駕,匹敵。規,通“ 軌 ”。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諒以齊徽二南,同規往哲。”《北齊書·陳元康傳》:“掃平逋寇,廓清 荊楚 , 申 甫 之在隆 周 , 子房 之處盛 漢 ,曠世同規,殊年共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規”的漢語詞典釋義

“同規”為漢語合成詞,拼音為tóng guī,由“同”(相同)與“規”(規則、法度)組合而成,表示遵循相同的規則或法度,強調行為、标準或制度的一緻性。

  1. 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同一法則或标準”,常用于描述不同主體在制度、行為上的一緻性。例如:“二者雖殊途,終歸同規。”(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版,商務印書館)

  2. 曆史沿革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如《後漢書·輿服志》中“車旗同規”,指禮制儀仗的統一規範(來源:中華書局《後漢書》校注本)。

  3. 應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同規”多用于學術、法律或文化領域,如“國際标準同規化”“工藝技術同規操作”等,體現對統一标準的追求(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 文獻例證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禮樂志》載:“百官同規,以彰禮制”,強調禮儀制度中群體遵守的共同準則(來源:中華書局《新唐書》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同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可結合現代與古代用法綜合理解:

基本含義

指行為、規矩相同,步調一緻,常用于形容群體或組織在共同目标下保持統一行動。例如團隊合作默契、社會規則的整體性等()。


引伸含義

  1. 取法相同
    古代文獻中表示效仿或遵循相同的法則。如《東京賦》提到“同規乎殷盤”,意為效仿殷商盤庚的治國之法(,)。

  2. 統一、整合
    強調将不同部分整合為整體。如《三國志》中“順從者同規”,指歸順者融入統一秩序(,)。

  3. 并駕齊驅
    通“軌”,比喻能力或地位相當。如“同規”可表示雙方勢力匹敵()。


應用場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側重,若需更深入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史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炳忭踴畢給豺節暢心稠黏催進翠嶺大刀頭道鍵禅關頂債蹲身堕胎阏蓬二蔡館饋鬼機靈行伍耗蕩菏澤洪亮狐袖牋翰漸離交驩加油站解民懸驚乍乍近客阄韻局牗康泰恐駭來笃連住子隆豺馬六甲袤廣牧子鬧荒荒陪同淺鄙佥事切骨之仇青肥起派人心如面入火擅場閃爍其詞食幹適曆勢派甩閑話隨近逐便躺卧特色吐绶雞小陋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