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根大木挖空作成的船。 宋 朱輔 《溪蠻叢笑·獨木船》:“獨木船:蠻地多楠,有極大者,刳以為舟。”
獨木船,又稱獨木舟,是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其核心特征是用整段樹幹挖空制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獨木船指将粗大的樹幹(如楠木)中間挖空形成船體,船首和船尾通常呈尖形,整體輕便且結構簡單。這種制作方法使其不易漏水或散架,適合在淺水或狹窄水域使用。
曆史與文獻記載
宋代朱輔在《溪蠻叢笑·獨木船》中記載:“蠻地多楠,有極大者,刳以為舟”,說明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因盛産大型楠木而廣泛使用獨木船。清代詩人屈大均的詩句“路失三江口,身隨獨木船”也印證了其曆史應用。
别稱與關聯
“獨木船”與“獨木舟”常被視為同義詞,均指單木挖空制成的小船,但現代語境中“獨木舟”更常用于描述運動或娛樂用途的類似船隻。
制作與文化意義
制作過程需選擇直徑較大的樹幹,通過火烤、鑿刻等方式挖空中心,保留外殼形成船體。這種工藝體現了早期人類對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且在全球多地(如印第安文化)均有類似水上工具的曆史痕迹。
獨木船是指一種用一整根木頭制成的小船,常見于河流和湖泊中。由于獨木船隻有一個船身,所以通常需要一個人使用槳控制船的方向和速度。
獨木船的部首是“舟”(船),它屬于“舛”部,由四個筆畫組成。
獨木船一詞的來源很明确,由“獨”和“木”兩個字組成,表示單獨使用一根木頭制成的船。
在繁體中,獨木船的寫法與簡體中相同。
在古代,獨木船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仍然是由“獨”和“木”兩個字組成。
我坐在獨木船上,緩緩劃着槳,享受甯靜的湖水之旅。
組詞:獨木舟、劃獨木船、木筏
近義詞:木舟、木筏
反義詞:多木船、雙木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