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頽氓的意思、頽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頽氓的解釋

頹喪的人。 宋 梅堯臣 《唐寺丞知南雄州》詩:“踏歌聞舊俗,信鬼有頽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頽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語境兩方面解析:

  1. 字義拆解

    • 頽(tuí):本義為崩塌、衰敗,引申為精神萎靡、頹廢的狀态。
    • 氓(méng):古代指外來的流亡百姓(),後衍生出未開化、愚昧的貶義,現代多用于“流氓”一詞()。
  2. 合義解釋
    結合兩者,“頽氓”指代頹喪、精神低落的流民或底層人群,可能暗含對其生存狀态或道德層面的負面評價()。例如,在古文中可形容因戰亂、災荒流離失所且意志消沉的群體。

  3. 現代關聯
    需注意,“氓”在現代多指品行不端者(如“流氓”),但“頽氓”中的“氓”更接近古義,強調其流亡屬性而非道德批判。該詞現已罕見使用,多見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頽氓

頽氓(tú mǎng)是指品行敗壞,不守法紀的人,可用來形容行為粗魯不端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頽氓的拆分部首是月(yuè),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頽氓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風至則散,散則為厲鬼;風至則止,止則為頽氓。”意思是風一吹,草木搖曳散落,已經成了厲鬼;風停下來,草木停止搖動,就變成了頽氓。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引申為指品行敗壞,講究勢力、不守法紀的人。

繁體

頽氓的繁體字為頹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頽氓的寫法可能并非現今一樣。然而,由于缺乏相關史料,無法準确記錄該詞的古漢字寫法。

例句

1. 這個人素行非常不端,簡直就是個頽氓。
2. 那個頽氓經常在街上撒野,恐吓和威脅過路人。

組詞

頽氓可以和其他詞組成組詞,如:頽氓行徑、頽氓行為。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包括流氓、無賴、惡棍。

反義詞

反義詞可能包括正人君子、兢兢業業、守法公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