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堅硬。《孔叢子·抗志》:“齒堅剛卒盡相磨,舌柔順終以不弊。”《易·姤》“初六,繫于金柅” 三國 魏 王弼 注:“金者,堅剛之物。”《朱子語類》卷七十:“蓋山是堅剛之物,故能力畜其三陽。”
(2).猶堅強。《荀子·法行》:“堅剛不屈,義也。”《後漢書·西羌傳》:“﹝ 羌 ﹞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焉。” 唐 白行簡 《金在鎔》詩:“堅剛由我性,鼓鑄任君心。”《三國演義》第六八回:“ 清河 崔琰 ,天性堅剛;虬髯虎目,鐵石心腸。”
“堅剛”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作為人名時,“堅剛”寄托了堅強、正直的期許,如“剛愎自用”的反面警示,強調剛強需與智慧結合。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出處或現代用法示例,可查閱《漢典》 或《查字典》 等來源。
堅剛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物體或人的性質堅硬、不易彎曲或改變形态。堅剛有時也表示人的意志堅定、不動搖。
堅剛的部首是土,它的拆分和筆畫如下:
土 + 乙 + 又
堅剛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其形狀與其義相符,形象地表達了物體的堅硬和頑強。
堅剛的繁體字為堅剛。
在古時候,堅剛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形态保持不變。例如,早期的寫法中,土字放在前面,乙和又字放在後面。
1. 這個材料十分堅剛,不易受到外部力量的破壞。
2. 他的意志堅剛,不會被一時的困難所動搖。
1. 堅剛如磐:形容物體極為堅硬,堅不可摧。
2. 堅剛不屈:形容人的意志堅定,不屈不撓。
3. 堅剛無比:形容物體的堅硬程度超過尋常,無與倫比。
1. 堅硬:形容物體硬度大,不容易變形。
2. 鋼鐵:特指金屬材料,非常堅硬。
1. 脆弱:與堅剛相對,形容物體容易受到破壞或損壞。
2. 軟弱:與堅剛相對,形容人的意志薄弱,不堅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