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柳永的意思、柳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柳永的解釋

[Liu Yong] (約987—約1053),字耆卿,原名三變,宋朝崇安(現在福建省崇安縣)人,著名詞人

詳細解釋

(?-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曾任餘杭令、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作品多為慢詞,喜用俗語填詞,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為其代表作。有《樂章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因家族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晚年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姓名與字號均蘊含深意:“柳”為姓氏,源于古代以柳樹為圖騰的氏族,後發展為華夏常見姓氏;“永”字本義為水流長,引申為長久、深遠,與其詞作中“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廣泛影響力相契合。

文學創作與風格

柳永革新宋詞體裁,大力創作慢詞,突破小令篇幅限制。其作品以市井生活、羁旅愁思、男女情愛為主題,語言通俗雅緻,善用白描與鋪叙手法,如《雨霖鈴·寒蟬凄切》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句,以簡練筆觸勾勒離别場景。代表作《樂章集》收錄詞作二百餘首,被譽為“北宋詞壇第一大家”。

曆史評價與影響

《宋史·藝文志》載柳永“工于詞賦,名噪一時”,葉夢得《避暑錄話》稱其詞“傳播四方”。雖因科舉失意一度被宋仁宗批“且去填詞”,但其作品對蘇轼、周邦彥等後世詞人影響深遠,更成為元曲創作的重要源頭。

注: 本文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對姓名字義的考釋、《全宋詞》(中華書局)對作品的輯錄,以及《宋史》《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其生平與文學貢獻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一、基本信息

原名柳三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武夷山)人。生卒年約為984年—1053年,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二、生平經曆

出身官宦世家,早年熱衷功名,但屢試不第。科場失意後流連于市井,以填詞為業,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晚年中進士,僅任低階官職,一生困頓,最終在潤州(今江蘇鎮江)去世。

三、文學成就

  1. 慢詞開拓者:突破唐五代小令傳統,大量創作慢詞,擴展了詞的篇幅與表現力。
  2. 題材創新:以都市風光、市井生活、羁旅愁思為主題,如《望海潮》描繪杭州繁華,《雨霖鈴》寫離别之情。
  3. 語言風格:善用俚語俗話,通俗性與藝術性結合,形成“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傳播盛況。

四、代表作品

五、曆史評價

柳永是宋詞革新關鍵人物,其創作推動了詞從士大夫階層向民間普及,對蘇轼、周邦彥等後世詞人影響深遠。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賞析或生平細節,可查閱《樂章集》或權威文學史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賴百圍班瑞保攝褊狹表裡相符玻利維亞縩綷踩歲場杵誠谏愁懷蠢騃搓弄擣遒貂鹖多于風吹雨打分交訃聞工作組鈎辀格磔廣莊過府沖州簡會肌腹舉告冷子良願離貳零孤遴難六傅沒襃彈沒算數能文能武泥孩凝嚬盤糾泉眼任堪喪資慎謹石枕搜慝騰黑天女散花同寀拖日氣突然襲擊窪池罔知所措物像無源香色小話小型夏日可畏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