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缣楮的意思、缣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缣楮的解释

作书画之绢和纸。亦为书画之代称。 宋 陈与义 《钱柬之教授惠泽州吕道人砚为赋长句》:“餘香分尽垢不除,却寄书林汗縑楮。”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 唐 时南派字迹但寄縑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然此时 王 派虽显,縑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缣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n chǔ,主要用于书画相关的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分解


  1. 指细密的绢帛,古代常用于书写或绘画。

  2. 本义为楮树(树皮可造纸),后引申为“纸”的代称。

整体含义


文学用例

  1. 宋代陈与义:“却寄书林汗缣楮”——以“缣楮”喻指承载文字的纸绢。
  2. 清代阮元:“北派字迹多寄碑版,南派寄缣楮”——对比不同书法载体的风格差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楮”的植物特性或造纸用途,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缣楮》的意思

《缣楮》是指中国古代文人用于绘画和书法作品的纸张。它是一种光滑、坚韧、不易破损的纸质,非常适合绘制细腻的线条和表达独特的意境。

拆分部首和笔画

《缣楮》由两个部首组成:缶(fǒu)和木(mù)。

缶的拼音为fǒu,其笔画数为5画。

木的拼音为mù,其笔画数为4画。

来源

《缣楮》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文王》篇中,但在古代书籍中,并无详细的记载和解释。

繁体

《缣楮》的繁体字为「縑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中国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以《缣楮》为例,古时的写法为「縑楮」。

例句

这幅山水画使用了上等的《缣楮》,线条流畅,笔墨相映成趣。

组词

1. 缣帛(指丝织品的细薄之物)

2. 缣衣(指丝织成的衣物)

3. 楮册(指用楮纸装订的书籍)

近义词

《缣楮》的近义词有:绢纸、宣纸。

反义词

《缣楮》的反义词是粗笨的纸张,如包装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