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缣楮的意思、缣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缣楮的解释

作书画之绢和纸。亦为书画之代称。 宋 陈与义 《钱柬之教授惠泽州吕道人砚为赋长句》:“餘香分尽垢不除,却寄书林汗縑楮。”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 唐 时南派字迹但寄縑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然此时 王 派虽显,縑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缣楮"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缣"与"楮"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二者的本义理解:

一、字源解析

  1. 缣(jiān):《汉语大词典》指出本义为双丝细绢,《说文解字》释作"并丝缯",特指精细的丝织品,古代常用于书写或绘画。如《后汉书·蔡伦传》载"缣贵而简重"。
  2. 楮(chǔ):《辞源》解释为构树,其树皮纤维可造纸,故代指纸张,《天工开物》记载"凡纸质用楮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

二、复合词义项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考据,二字连用存在双重含义: • 本义指书写载体,包含绢帛与纸张两类材质 • 引申为文字作品的代称,如明代《五杂俎》有"缣楮传世"之说

三、使用特征 该词多出现于明清文献,常见于文人书札与藏书题跋,现代汉语中已被"纸帛""文稿"等通俗词汇取代。其构词法属于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并列式合成,通过两种相关事物组合产生新义。

网络扩展解释

“缣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n chǔ,主要用于书画相关的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分解


  1. 指细密的绢帛,古代常用于书写或绘画。

  2. 本义为楮树(树皮可造纸),后引申为“纸”的代称。

整体含义


文学用例

  1. 宋代陈与义:“却寄书林汗缣楮”——以“缣楮”喻指承载文字的纸绢。
  2. 清代阮元:“北派字迹多寄碑版,南派寄缣楮”——对比不同书法载体的风格差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楮”的植物特性或造纸用途,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艾杀哀宥白胶香背眼标劲猜忿仇冤楚冈寸禄诞曜打竹簇东曦既驾恶浪法定人数废逐风砾股掌之上海男子河埽涸泽而渔化光急管进贤黜奸窘惶裾拘驹龙亢进枯僧雷杼廉靖连霖料定闵嘿逆笔牛唇癖傲潜感清监情窟毬路锦阒若仁者乐山睿藻纱门上紧觞酒烧心矢道时艺识致厮罗缩栗田圻听随铜郭王瓜未冠题屋上建瓴香帐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