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亵狎的意思、亵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亵狎的解釋

(1).親近寵幸。《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季末闇主,不知損益,斥遠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遠,便辟褻狎。”《新唐書·劉蕡傳》:“塞陰邪之路,屏褻狎之臣。”

(2).輕慢,不莊重。《北史·韓麒麟傳》:“宜令武官習弓矢,文官諷書傳,無令繕其蒲博之具,以成褻狎之容。” 唐 韓愈 《南山詩》:“雖親不褻狎,雖遠不悖謬。”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端本堂》:“太子授業畢,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讀書之所,先生長者在前,汝輩安敢褻狎如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亵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è xiá,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親近寵幸
    指君主或上位者過度寵信、提拔身邊的小人,導緻忠良之臣被疏遠。例如:

    • 《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提到“便辟亵狎”,指昏君親近奸佞;
    • 《新唐書·劉蕡傳》稱“屏亵狎之臣”,強調應遠離谄媚之徒。
  2. 輕慢、不莊重
    形容舉止或态度輕浮隨意,缺乏尊重。例如:

    • 《北史·韓麒麟傳》批評“成亵狎之容”,指官員沉迷嬉戲而失儀;
    • 韓愈《南山詩》中“雖親不亵狎”,說明即使關系親密也應保持恰當禮節。

其他補充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其反義詞可理解為“莊重”“敬重”,近義詞則包括“狎昵”“輕慢”等。需注意,“亵狎”與“狎亵”(xiá xiè)含義部分重疊,但後者更側重淫穢或不雅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亵狎

《亵狎》一詞指的是言語或行為輕薄不莊重,舉止不端正,對待他人不尊重或不正經的行為。它常用來指描述言談過分親熱、狎昵不遜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亵狎》由部首為“亻”(人)和“犬”(狗),其總筆畫數為11。

來源:《亵狎》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出現在《史記·漢書》中。在這個上下文中,它被用來描述一個倆人交往親密,彼此侍候委曲,舉止輕風浪蕩的情侶關系。

繁體:繁體字中的《亵狎》保留了其簡體形式,沒有進行任何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漢字中的《亵狎》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他對女孩子完全沒有尊重,經常用亵狎的方式跟她交流。

組詞:亵渎、亵慢、狎媚、狎昵

近義詞:輕薄、輕佻、猥亵

反義詞:莊重、正經、端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