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望的意思、絶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望的解釋

1.斷絕希望。2.極目遠望。

詳細解釋

1.斷絕希望。《左傳·襄公十四年》:“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絶望,社稷無主,将安用之?”《史記·孝文本紀》:“夫 秦 失其政,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之位者, 劉氏 也,天下絶望,一矣。” 唐 元稹 《莺莺傳》:“﹝ 崔鶯鶯 ﹞言畢,翻然而逝, 張 自失者久之。復踰而出,於是絶望。” ********* 《死水》:“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2.極目遠望。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昔有思婦,夫官於 蜀 ,屢愆秋期,登此山絶望,憂感而死。” 唐 王勃 《上九成宮頌表》:“攀紫墀而絶望,叫丹闕而累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絶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斷絕希望
    這是現代語境中最常見的用法,指因極度失望而失去信心,感到毫無出路。例如聞一多在《死水》中寫道“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用“絕望”形容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狀态。該含義可追溯至古代文獻,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百姓絶望”描述民衆失去希望的狀态。

  2. 引申義:極目遠望
    此為古代用法,指盡力望向遠方。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江水二》記載“登此山絶望”,描述思婦登高遠眺的場景。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見。

  3. 詞義演變
    從“極目遠望”到“斷絕希望”,詞義經曆了從具體動作到抽象情感的轉變。唐代王勃《上九成宮頌表》中“絶望”仍保留原義,而元稹《莺莺傳》中“於是絶望”已偏向情感層面的表達,體現了詞義的過渡。

例句補充

如需進一步考證詞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絶望

「絶望」是一個漢字詞語,屬于形容詞的範疇。它的意思是指失去了一切希望和信心,面臨無法挽回的困境或絕路。

絶望的結構是由「絕」和「望」兩個部分組成。

「絶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最初它的寫法是「絶望」,在宋代後期繁體字形的變化中,「絶望」的寫法逐漸演化為現代的「絶望」。

在繁體字中,「絶望」的寫法是「絕望」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絶望」可以寫作「絕望」。這個寫法在古代的文獻中可以找到。

一些描述結局悲慘、前途渺茫的例句可以用來解釋「絶望」的含義。例如:

1. 他對未來充滿了絶望,從不再有任何希望。

2. 在無助的情況下,她感到了絶望,無法找到任何出路。

除了「絶望」,還有一些類似的詞語可以用來表達類似的含義:

1. 絕望(jué wàng):形容徹底失去希望和信心。

2. 絕望(jué mò):指處在絕大困境中,無法挽回。

與「絶望」相反的詞語是「希望」,它表示對未來的期待和信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