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望的意思、絶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望的解釋

1.斷絕希望。2.極目遠望。

詳細解釋

1.斷絕希望。《左傳·襄公十四年》:“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絶望,社稷無主,将安用之?”《史記·孝文本紀》:“夫 秦 失其政,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之位者, 劉氏 也,天下絶望,一矣。” 唐 元稹 《莺莺傳》:“﹝ 崔鶯鶯 ﹞言畢,翻然而逝, 張 自失者久之。復踰而出,於是絶望。” ********* 《死水》:“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2.極目遠望。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昔有思婦,夫官於 蜀 ,屢愆秋期,登此山絶望,憂感而死。” 唐 王勃 《上九成宮頌表》:“攀紫墀而絶望,叫丹闕而累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絕望"的漢語詞典釋義及解析

一、基本釋義

"絕望"在現代漢語中表示"希望斷絕;毫無希望"的心理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希望斷絕;毫無希望",強調主觀上對事物發展或結果失去全部信心。該詞由"絕"(斷絕)與"望"(希望)兩個語素構成,字面義即"希望完全斷絕"。

二、詞源考據

《漢語大詞典》指出,"絕望"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左傳·襄公十四年》載"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絕望",此處指百姓對統治者失去期待。漢代司馬遷《報任安書》中"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的描寫,生動展現了絕望者的精神困境。

三、語義特征

  1. 程度維度:不同于"失望"的暫時性情感,"絕望"屬于持續性深層心理狀态,如《心理學大辭典》所述,其持續時間可達數周以上,常伴隨認知功能減退。
  2. 對象指向:既可用于具體事物(如"對治療絕望"),也可指向抽象概念(如"對人性絕望"),《現代漢語用法詞典》特别注明後者多用于哲學思辨語境。

四、語法功能

作動詞時多接賓語("絕望于人生"),作形容詞可受程度副詞修飾("極度絕望")。《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強調,其否定形式"不絕望"常帶有勸慰語氣,如"千萬别絕望"的勸誡用法。

五、文學應用

魯迅在《野草·希望》中寫道"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通過悖論式表達深化了該詞的哲學内涵。錢鐘書《圍城》裡"人生絕望的底色上,偏要繡出希望的花朵",則創造了新穎的隱喻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絶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斷絕希望
    這是現代語境中最常見的用法,指因極度失望而失去信心,感到毫無出路。例如聞一多在《死水》中寫道“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用“絕望”形容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狀态。該含義可追溯至古代文獻,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百姓絶望”描述民衆失去希望的狀态。

  2. 引申義:極目遠望
    此為古代用法,指盡力望向遠方。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江水二》記載“登此山絶望”,描述思婦登高遠眺的場景。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見。

  3. 詞義演變
    從“極目遠望”到“斷絕希望”,詞義經曆了從具體動作到抽象情感的轉變。唐代王勃《上九成宮頌表》中“絶望”仍保留原義,而元稹《莺莺傳》中“於是絶望”已偏向情感層面的表達,體現了詞義的過渡。

例句補充

如需進一步考證詞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班祿變嫌撥甩不露聲色猜忖藏畜常娥懲戒誠素愁環瞅緊倒計時反擾風節高手歌妓鬼婆婆閨豔毂騎扢揚呼不給吸扈業嬌态腳腫解閱狂放勒脖子鸾幢落拓呂公車夢謝亭民所藕斷絲聯鉛垂線俏麗跷跷闆清夷祈年殿侵取阙角入緒三寸舌蛇米聖躬省躬石火樹人太陰曆洮河綠石彤辇同氣相求痛怨瓦壟子捰袖揎拳五幡五齑五粱禾夏蠶消乏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