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薦璧的意思、薦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薦璧的解釋

進獻璧玉。借指投降。《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竊以一餐微施,尚復投殞;況食人之祿而頓忘一旦,非唯物議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躊躇,未遑薦璧。” 胡三省 注:“薦璧,謂銜璧而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薦璧”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禮儀用詞,由“薦”與“璧”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進獻玉璧以表誠敬”。具體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薦”本義指草席,引申為進獻、呈奉,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中“若獲薦币,修垣而行”;“璧”為古代圓形扁平玉器,象征貴重與信義,常用于祭祀、朝聘等正式場合。二字組合後,特指通過進獻玉璧表達對神靈或尊者的崇敬與誠意。

二、文化内涵

薦璧行為多見于先秦禮儀制度,屬于“贽見禮”範疇。根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玉璧為“六瑞”之一,是諸侯朝見天子時的重要信物。例如《禮記·郊特牲》提到“束帛加璧,往德也”,印證了玉璧在儀式中的象征意義。薦璧不僅體現物質價值,更承載“以玉比德”的倫理觀念,如《詩經·衛風·淇奧》中“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即借玉喻人。

三、文獻例證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薦璧于王”以示臣服;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注“懷琬琰之華英”時,亦提及“玉璧為祭祀之重器”。此類記載表明薦璧在政治、宗教活動中的實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薦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進獻璧玉,常用于象征投降或歸順。這一用法源自《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的記載:

“竊以一餐微施,尚復投殞;況食人之祿而頓忘一旦……未遑薦璧。”
胡三省注:“薦璧,謂銜璧而降也。”(意為“口銜玉璧投降”)

詳細解析

  1. 曆史背景
    古代戰争中,投降者常以玉璧為信物,表示臣服。例如君主或将領投降時,會“銜璧”(口含玉璧)以示誠意,後演變為“薦璧”代指投降。

  2. 引申含義

    • 投降象征:通過進獻玉璧表達歸順,如《資治通鑒》中的用例。
    • 其他解釋:部分資料(如)提到“推薦人才或珍寶”,但此義項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

使用示例

“薦璧”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指代投降或歸順行為,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核心意象與古代禮儀密切相關,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僾唈鞍屜畢畢剝剝并湊鄙縣草寇車場赤支毸川渚春旗詞彙學寸賞大窠當腰調虛嚣遞嬗洞覩發闆幹闌格正好嗜恒定見不的膠柱調瑟截近金剛座究畢救療僦載舉地棱光料哥六沖狸藻龍髯莽壯猛炬敏思墨鴨配飨人怨神怒柔鈍紗帳守符數度水提束甲貪争逃比桃花夫人陶正銅權痛心切骨頹縱蛙鳴鸱叫違遠魏紫姚黃蓊蔚烏菟閑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