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鹵莽。《西遊記》第四七回:“那 行者 本來性急, 八戒 生來粗魯, 沙僧 卻也莽壯,三個人聽得師父招呼,牽着馬,挑着擔,不問好歹,一陣風,闖将進去。”一本作“ 莽撞 ”。
(2).形容聲音、氣力粗壯有力。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折:“他可慣聽,我這莽壯聲。諕他一個癡掙,諕得荊棘律的膽戰心驚。” 丁玲 《母親》一:“年紀輕輕,不老實,又不是爺們,學什麼壞,趁着力氣莽壯,落幾個錢,老了也有下梢,未必就連家也不要。”
“莽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性格魯莽
指行為或性格上的粗魯、冒失,與“莽撞”有相近之處。例如《西遊記》中描述沙僧“莽壯”,即強調其行事不夠謹慎。
形容聲音或氣力粗壯有力
多用于描述聲音洪亮、力量雄渾的狀态。如元雜劇《黑旋風》中“莽壯聲”即指粗犷有力的聲音。
在文學作品中,“莽壯”常結合語境表達雙重含義。例如《西遊記》第四十七回,沙僧的“莽壯”既體現其性格直率,也暗示其行動時的強健體魄。
部分文獻中“莽壯”與“莽撞”可能混用,但前者更側重“粗魯有力”,後者更強調“冒失欠考慮”。
《莽壯》這個詞可以指代一個人的氣質或者形容事物的狀态。它意味着勇敢、有力量和陽剛之氣。
《莽壯》的部首是“艹”和“士”,拆分後的部首分别為“艹”和“⺼”。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莽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它的本義是指行走在草地上的人,後來引申為形容勇猛、強壯的人。
在繁體字中,《莽壯》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古時候《莽壯》的字形為「茻壯」。
1. 他的體魄強壯而有力量,真是一個莽壯的男子漢。
2. 這些莽壯的樹木,在風雨中依然屹立不倒。
1. 莽草:粗犷而厚實的草木。
2. 壯麗:形容景色或事物非常美麗壯觀。
3. 荒莽:指荒涼而荒蕪的樣子。
勇猛、強悍、剛健
柔弱、衰弱、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