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监本的意思、监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监本的解释

[book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各个朝代的国子监所刻印的书

详细解释

国子监刻印的书本。 五代 后唐 宰相 冯道 命判国子监事 田敏 等校定九经,刻版印售。其后历代国子监都刻印图书,以经史为主。 明 代南北两京国子监分别刻书,故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别。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若乃据石经刊监本,復立之学官,以习士子。” 王国维 《观堂集林·宋刊本<尔雅疏>跋》:“盖南渡初监中不自刊板,悉令 临安府 及他州郡刻之,而以其板入监,此即 南宋 监本也。” 王绍曾 《记张元济先生》:“南、北监本多出 宋 元 旧椠, 汲古阁 本也多以 宋 版精本考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监本"是中国古代图书出版史上的重要概念,特指由国子监主持刻印的书籍版本。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官方权威版本:监本是由国家最高教育与管理机构国子监刻印的书籍,代表了官方审定和颁布的标准文本。在雕版印刷术普及和发展的宋元明清时期,监本是重要的标准读本来源,尤其在经史典籍方面具有最高权威性。其内容经过严格校勘,旨在为科举考试和学术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2. 刻印机构与历史背景:国子监作为中央官学,不仅负责教育生员,也承担着刊行重要典籍的职责。监本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古代印刷史、教育史和学术史紧密相连。历代朝廷都重视通过监本来统一经典文本、规范学术、服务科举取士 。

  3. 版本学意义:在古籍版本学中,“监本”是一个重要的版本类型标识。它区别于其他版本,如“坊刻本”(民间书坊刻印)、“私刻本”(私人出资刻印)等。收藏和研究古籍时,监本因其官方背景、校勘精审(相对而言)和时代较早(尤其宋元监本)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

  4. 历史演变与代表:监本并非一成不变。历史上著名的有:

    • 北宋监本:多承袭五代监本或翻刻,是早期监本的代表。
    • 南宋监本:国子监在杭州大量刻书,内容丰富。
    • 明监本:如南监本(南京国子监)、北监本(北京国子监),其中南监利用宋元旧版修补印行,影响深远。
    • 清监本:武英殿刻书兴起后,国子监刻书活动逐渐减少 。

总结来说,“监本”指中国宋、元、明、清四代由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刻印的书籍,是代表官方意志、经过校勘审定的标准版本,在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和古籍版本鉴定中具有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监本”是中国古代由国子监刻印的书籍统称,属于官刻本的重要类型,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监本指各朝代国子监主持校勘、刻印的书籍,主要用于教育管理和学术传播。作为官刻本的代表,其内容以儒家经典(如九经)和史书为主,体现了官方对文化教育的控制。

2.历史沿革

3.特点与影响

4.相关例证

补充说明

需注意,“监本”中的“监”读作jiàn(同“鉴”),指代国子监这一机构,而非“监视”之意。部分来源(如)将“监本”解释为“监视并修正书本内容”,此说法有误,可能与字音混淆有关。

别人正在浏览...

北堂怭怭兵船不溯既往産舍赤駮稠木醇浇楚颂冬粘顿觉犯事妇女运动福运负责人狗豨卦辞闳伟黄云白草回抱灰濛濛较可皦然结縎解廌冠惊迸空寥坤角来情去意喇喇联韵力行厘振谩诚蜜剂瑉玉沐露沾霜鸟咮弄影团风女及第起稼赏酌声音笑貌鼠狱倘若填引听其自然痛经妥怗万寿圣节违教文行五知虾弓子乡吏小死小驷獢勇析出系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