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弱惡劣。 唐 王灣 《晚夏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詩:“才輕策疲劣,勢薄常驅走。” 金 元好問 《平章政事壽國張文貞公神道碑》:“兵士失於選擇,強弱不别而使之同田而共食,振厲者無以盡其力,而疲劣者得以容其姦。”
疲劣是由“疲”與“劣”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7冊第1083頁收錄該詞,釋義為“疲弱低劣”,指體力或精神處于衰弱狀态且品質低下。《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版)則從詞素角度分解,“疲”取“精疲力竭”義,“劣”取“低下不濟”義,合指事物因衰竭而呈現的劣質狀态。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寫身心狀态或事物品質的雙重缺陷。如唐代李德裕《會昌一品集》中“馬匹疲劣不堪驅策”,既指戰馬體力不支,又暗喻其素質低下。明代農書《天工開物》記載“若遇疲劣之材,雖巧匠難施”,強調材料性能與工匠技藝的辯證關系。
從現代漢語規範角度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第4版)雖未單獨收錄該詞,但其編纂委員會在古語詞研究報告中指出,“疲劣”屬于“潛性詞彙”,即具備構詞理據但使用頻率極低的詞語,建議在特定語境中可活用為“疲憊而低效”的簡練表達。
“疲劣”一詞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在常規詞典及網絡資源中均未找到明确釋義。推測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錯别字可能性
可能是“疲弱”(指身體虛弱無力)或“疲敝”(形容困頓衰敗,如《出師表》中“益州疲敝”)的誤寫。
組合詞推測
若拆解為“疲+劣”:
方言或生造詞
不排除為地方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臨時造詞,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進一步判斷。
建議您核對原詞準确性或補充上下文,以便提供更精準的解釋。
愛憎傲然百腳苞貯褊阨辯護人變異菜青嘈雜側臣侈辭馳晖蕩魂攝魄丹愫倒閣盜源風旆鼢鼠傅麗父事共命鳥狗矢光國光景鼓子花和顔悅色槐鼎會厭胡梳佳趣犗刑軍官檻棂口柔餽運燎眉迷徑佞惑逆書弄态瞥見挈然然而瑞士潤筆若下沙塵繕葺哨尖兒勝異肆矜死者索知讨笑彤辇維艱象廊象征派瞎子摸魚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