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弱惡劣。 唐 王灣 《晚夏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詩:“才輕策疲劣,勢薄常驅走。” 金 元好問 《平章政事壽國張文貞公神道碑》:“兵士失於選擇,強弱不别而使之同田而共食,振厲者無以盡其力,而疲劣者得以容其姦。”
“疲劣”一詞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在常規詞典及網絡資源中均未找到明确釋義。推測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錯别字可能性
可能是“疲弱”(指身體虛弱無力)或“疲敝”(形容困頓衰敗,如《出師表》中“益州疲敝”)的誤寫。
組合詞推測
若拆解為“疲+劣”:
方言或生造詞
不排除為地方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臨時造詞,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進一步判斷。
建議您核對原詞準确性或補充上下文,以便提供更精準的解釋。
《疲劣》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人或物處于疲憊不堪、極度疲倦或狀态不好的狀态。它表示身體或精神上的疲乏、衰弱和不堪負荷的感覺。
《疲劣》這個詞的部首是“疒”(疔疖),它屬于疒部。它的拆分部首是“病”。根據筆畫統計,它的總筆畫數為14。
《疲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疲》的意思是疲乏、疲倦,而《劣》的意思是壞、差。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疲劣”,表示身體或精神疲乏到了極點,或者指事物的狀态非常糟糕。
《疲劣》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疲劣”,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化。根據古籍和古代文獻的記載,古時候漢字《疲劣》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
1. 這段時間工作太忙了,導緻我感到十分疲劣。
2. 運動員在比賽結束後的疲劣狀态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複。
3. 考試的壓力讓他感到心情疲劣,影響了學習效果。
1. 疲劣狀态
2. 疲劣表現
3. 疲劣體力
4. 疲劣工作
1. 疲倦
2. 疲乏
3. 精疲力盡
4. 筋疲力盡
1. 充沛
2. 精力旺盛
3. 活力四溢
4. 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