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oyager]∶經常出海航行之人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
(2) [tramp]∶居無定所的江湖人
(1).謂航海者。 唐 駱賓王 《餞鄭安陽入蜀》詩:“海客乘槎渡,仙童馭竹回。”《宋史·方技傳下·僧志言》:“海客遇風且沒,見僧操絚引舶而濟。” 清 黃遵憲 《春夜招鄉人飲》詩:“常聞海客談,異説十七八。”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聖者》:“ 愛牟 聽着海客的瀛談。”
(2).指海商。 唐 李白 《估客樂》詩:“海客乘天風,将船遠行役。” 宋 梅堯臣 《送楊叔恬應北京辟》詩:“子于文字實廣博,海客謾估珠盈船。”《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瑪寶哈 ﹞專一與海客兌換珍寶貨物,不知有多少萬數本錢。”
(3).浪迹四海者。謂走江湖的人。 唐 張固 《幽閑鼓吹》:“丞相 牛僧孺 應舉時,知 于頔 相奇俊,特詣 襄陽 求知。住數日,兩見,以海客遇之, 牛公 怒而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道士》:“道士能豪飲。 徐 見其衣服垢敝,頗偃蹇,不甚為禮; 韓 亦海客遇之。”
“海客”一詞的含義可從傳統和現代兩個角度綜合解析,結合文獻及文化背景如下:
航海者或海商
指長期從事海上航行或貿易的人。例如:
浪迹江湖之人
指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遊俠或江湖客。如《聊齋志異》中描述道士被“以海客遇之”,體現對江湖人士的輕慢态度。
詩詞中的意象擴展
在文學作品中,“海客”常與超脫世俗的意象關聯。例如李白《江上吟》以“海客無心隨白鷗”暗喻淡泊自由的心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解。
《海客》是指喜好遊海的人,喜歡探索海洋的人。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熱愛大海、追求自由的人,也可以形容喜歡海上旅行的人。
《海客》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害"。它由12個筆畫組成。
《海客》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杜甫的《秋興八首》中,是他用來形容自己向海藍天一樣的志向和追求的。後來這個詞漸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字眼。
《海客》的繁體字為「海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海客》在古代的寫法是「海克」。
1. 他是一個真正的《海客》,經常出海尋找新的冒險。
2. 作為一個真正的《海客》,他對大海充滿無盡的熱愛。
3. 我夢想成為一名《海客》,四處航行,探索未知的領域。
1. 海洋(hǎiyáng):指大海的統稱。
2. 海岸(hǎi'àn):指陸地與大海相接的邊緣。
3. 海航(hǎiháng):指航行于海上的運輸方式或船隻。
1. 遠航(yuǎnháng):指遠離陸地,航向遠方。
2. 海翼(hǎiyì):指在水面上快速移動的物體,類似于海上的翅膀。
1. 陸客(lùkè):指喜歡在陸地上旅行的人。
2. 山客(shānkè):指喜歡山區旅行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