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教旨的意思、教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教旨的解釋

(1).上對下的告谕。 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 龐公 ﹞尋授 開封府 判官, 尚美人 方有寵,遣宦者稱教旨,免工人市繇。公上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敢稱教旨幹撓府政者。’”

(2).教皇的旨意。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林林之民,鹹緻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無問是非,輒與贊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教旨”的詞義解釋,綜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現代教育領域的含義

指教育準則或原則,強調教學的目标和方法。例如,學校或教師需遵循特定的教育理念進行教學,學生需按此标準學習。這一用法側重教育體系的規範性。

二、中國古代的用法

  1. 上級對下級的告谕
    宋代司馬光《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記載,龐公曾反對後宮“稱教旨”幹涉政務,說明古代教旨是皇族或權貴的命令文書。
  2. 諸侯王的命令
    如曹操《讓縣自明本志教令》,此類文書用于傳達諸侯的政令。

三、朝鮮王朝的行政文書

朝鮮作為中國屬國,沿用“教旨”作為國王對臣下的正式命令,簡稱“教”。部分重要教旨以“王若曰”開頭,内容為漢語文言,被稱為“教文”或“綸音”。

四、宗教領域的含義

指教皇的旨意,常見于西方宗教語境。例如魯迅《文化偏至論》中提到信徒對“阻泥教旨”者的支持。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教育、曆史、政治及宗教等多領域用法,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教旨

教旨(jiào zh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教”和“旨”。其中,“教”部表示教育、指導的意思;“旨”部表示指示、意旨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教(⺍)、旨(臼)

拆分筆畫:教(9劃)、旨(6劃)

來源:

《教旨》一詞在中國古代史書中有記載,最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漢書·元帝紀》中的一段話:“啟乎!今朕居宇宙,思甚願見教旨。”在此之後,這個詞被廣泛用于描述君主的指示和教導。

繁體:

《教旨》的繁體寫法為「教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教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教旨的寫法為「教旨」。

例句:

1. 君主頒布的教旨要求百姓遵循。

2. 大臣們積極執行國王的教旨,為國家的繁榮做出了貢獻。

組詞:

教導、教育、教誨、教授、旨意、旨趣等都是與“教旨”相關的詞彙。

近義詞:

教導、指示、指導、命令、教誨等都可以與“教旨”視為近義詞。

反義詞:

不教、隱教、不指、不教、逆旨等可以與“教旨”視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