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矩繩的意思、矩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矩繩的解釋

曲尺與墨繩。比喻規矩法度。《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行中矩繩,而不傷於本。” 康有為 《新學僞經考·叙錄》:“唯 開元 之定今隸,為後世之矩繩,於今用之,正極為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矩繩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古典文獻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矩"本義指校正方形的工具,《說文解字》釋為"規巨也",後衍生出法則、标準之意。《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引申義為"法度、準則"(《漢語大詞典·矢部》)。"繩"原指木工取直的墨線,《墨子·法儀》載"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後演變為行為規範的代稱。

二、複合詞釋義 "矩繩"由兩個規整器具名詞組合,構成并列式複合詞。在古漢語中特指雙重規範标準,如《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句注"矩繩,猶言規矩也",強調道德與行為的雙重約束機制。唐代文獻中漸與"規矩繩墨"形成固定搭配,喻指系統化的制度體系。

三、語義演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凡方圓平直,皆需矩與繩",揭示該詞從具體工具到抽象準則的語義轉化規律。現代漢語中雖較少單獨使用,但在書法理論、建築典籍等專業領域仍作為專業術語保留其原始喻義。

網絡擴展解釋

“矩繩”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比喻社會規範或道德準則。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矩繩”原指古代木工使用的兩種工具:

兩者合稱“矩繩”,象征規範與标準,引申為規矩、法度,比喻對行為的約束和準則。


二、詞源與引申義

  1. 工具到規則的演變
    古代工匠需借助“矩”和“繩”确保建築或器物的精準,由此衍生出“遵循規範”的抽象含義。例如《大戴禮記》提到“行中矩繩”,即行為符合道德法度。

  2. 社會與道德層面的象征
    在儒家文化中,“矩繩”強調個人需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如康有為在《新學僞經考》中以“後世之矩繩”指代文字規範。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文獻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遨遊敗俗傷風白雪雪班聯襃授柸浮炳贲沉着吃白墨飯打呼彫蟲小技東家西舍對齊蓋不由己拱手而降光明洞徹桂酒椒漿孤軍和雇鶴頸紅澄澄悔恡嘉景蛟鳄燋煙酒食地獄磕喳魁礨靈姑銔立人旁龍興廬劇缦密貌閲煤氣竈命宗泯泯棼棼腦精念家山破匿行怒氣毆撻炮鳳烹龍毗佐呿吟三白食閃閃藏藏十家香雙職工屬附私燭悚愧土階茅茨頑騃翁雞烏遷誣僞下馬觀花遐凝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