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貴的官位,優厚的俸祿。《隸釋·漢玄儒先生婁壽碑》:“郡縣禮請,終不回顧;高位厚祿,固不動心。” 宋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何必高位厚祿,役人以自奉養,然後為樂。”亦作“ 高位重祿 ”。 宋 蘇轼 《策略五》:“聖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禮而務至誠,黜虛名而求實效,不愛高位重祿以緻山林之士。”
高位厚祿是漢語中形容顯赫地位與優厚待遇的複合式成語,由“高位”和“厚祿”兩部分構成。
釋義
“高位”指顯要的官職或社會地位,“厚祿”表示豐厚的俸祿或物質待遇。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或現代社會中權責重大且收益豐厚的職位,含一定批判性,暗含對權力與利益過度集中的反思(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出處與演變
語出《漢書·董仲舒傳》:“居高位而食厚祿者,宜深謀遠慮。”早期用于中性描述官員待遇,後逐漸衍生出對權力與利益關系的審視,如《後漢書》提及“高位厚祿,非德不居”,強調道德與權責的關聯性(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用法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可作主語、賓語或定語。例如:“追求高位厚祿者,常需權衡得失。”學者指出,其語義核心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名實相符”的倫理要求(參考《成語源流考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文化内涵
該詞隱含對“德不配位”的警示,與儒家“君子謀道不謀食”思想形成對照,常用于曆史評述或社會批評類文本,如《資治通鑒》中評點權臣時強調“高位厚祿,須以民為本”(參考《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研究》,中華書局,2010)。
“高位厚祿”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gāo wèi hòu lù,意為官職高貴,俸祿優厚。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史來源:
語法結構: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漢書》《宋史》等文獻原文。
把截寶運奔月熛阙碧泉筆筒子眼裡觀天補過拾遺采蝀齒列稠疊出落刀錐打帳調茶法程發興封筒顧步固執成見鶴籞花辰禍謀踐升交窗集大成基多襟帶經濟作物濟事雞黍期計無所施罝罘科頭箕踞寇劫匡詠鳴廉辇從暖皮帔服瞥然痞棍乾糙七棱八瓣沙民神渥深窅拭淚十裂守押霜蕊疏戶悚愳頑皮慰問團誤衍香林痟疾邪見幢稀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