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lightened] 豁達;開朗
性格豁朗
(1).豁達開朗。《南史·謝哲傳》:“美風儀,舉止醖藉,襟情豁朗,為士君子所重。” 明 方孝孺 《萊根居士傳》:“性豁朗,不設機穽。” 清 曾國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銘》:“少而豁朗英峙,以縣學附生,選為 道光 十七年丁酉科拔貢生。”
(2).開闊。 清 呂履恒 《祖越寺至羅漢洞》詩:“筋骨未遑安,耳目已豁朗。”
(3).恍然大悟。 王士美 《鐵旋風》第一部第一章:“﹝ 朝克滿達 書記﹞指指自己的腦袋瓜兒,忽然豁朗地哈哈大笑起來。風趣地說:‘唔,我明白了,明白了。’”
(4).象聲詞。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箭在壺裡豁朗豁朗地響着。”
“豁朗”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心境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性格或心情豁達開朗,強調心胸開闊、不糾結的狀态(,)。例如:“性格豁朗”“心情頓覺豁朗”。
補充說明
古代文獻
近現代用法
清代曾國藩在碑銘中評價人物“少而豁朗英峙”,突出其年輕時的開闊氣度()。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南史》《萊根居士傳》等文獻(來源:,)。
豁朗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明朗、開朗、通透之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豕(shǐ,豬)+ 日(rì,太陽)
來源:豁朗一詞最早出現在《西京雜記》一書中,其後逐漸流傳開來。
繁體:豁朗的繁體寫法為豁朗。
古時候漢字寫法:豁朗的古漢字寫法為曀朗。
例句:
1.他的笑容總是那麼豁朗,讓人感到十分舒暢。
2.晴朗的天空讓人心情豁朗起來。
組詞:豁達、開朗、明朗、通透等。
近義詞:明亮、開朗、晴朗、通明。
反義詞:陰沉、昏暗、混濁、隱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