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習以為常 ”。謂習慣成自然。《舊唐書·張柬之傳》:“今 姚府 所置之官……唯知詭謀狡算,恣情割剝,貪叨刼掠,積以為常。”
“積以為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 yǐ wéi cháng,其含義與“習以為常”相近,指長期形成的習慣被視作常态,具體解釋如下:
例句:
“他自幼堅持鍛煉,積以為常,如今雖年過六旬,仍體魄強健。”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舊唐書》原文或成語詞典中的詳細解析。
《積以為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習以為常,長時間積累的習慣或觀念。下面将對該成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解釋。
《積以為常》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積、以、常。其中,積的部首是禾,總筆畫數為10;以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4;常的部首是巾,總筆畫數為5。
《積以為常》這個成語出自于《孟子·盜跖》,原句是“淺而不修,沉而不\x01,嫖娼不\x02,以為常也”。這句話表達了一個人在道德和修養方面不加修正,沉迷于不良行為,認為這些行為是常态的意思。
《積以為常》的繁體寫法為「積以為常」。
《積以為常》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積以爲常」。
他把遲到當成了一種習慣,已經積以為常。
相關的組詞有:常态、常見、習以為常、常規、常識。
相近意思的詞語有:習以為常、視為常态、以為理所當然。
相反意思的詞語有:改正、重視、徹底颠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