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urbs; outskirts]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農事興,老稚疊歌舞。——陸遊《春雨》
(1).都城四周的地區。《周禮·秋官·遂士》:“﹝遂士﹞掌四郊。”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謂百裡外至三百裡也。’ 玄 謂其地則距王城百裡以外至二百裡。”
(2).泛指郊外。 唐 杜甫 《喜晴》詩:“出郭眺四郊,肅肅春增華。” 宋 陸遊 《春雨》詩:“四郊農事興,老稚疊歌舞。”
四郊,漢語複合詞,指城市周圍鄰近的郊野地區。從構詞法分析,"四"表方位泛指,"郊"本義指距離都城百裡内的地域,《說文解字》釋"距國百裡為郊"。該詞在曆代漢語文獻中呈現三層語義:
基本義
指都城四面外圍的耕作區,《禮記·曲禮》鄭玄注"四郊者,王城四面皆有郊",古代特指距都城五十至百裡範圍内的行政區劃,包含近郊與遠郊。現代漢語中泛指城市周邊的鄉鎮區域,如"四郊多壘"形容城防嚴密。
曆史演變
西周時期已形成"國—郊—野"三級地理劃分,《周禮·地官》載"四郊之賦"指都城周邊賦稅區。唐代孔穎達疏解《尚書》時強調"四郊即四方郊處",說明該詞具有方位完整性特征。
語義範圍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界定為"城市周圍附近的地方",既包含農耕用地,也涉及衛星城鎮。與"郊區"相比,該詞更突出方位全面性,如南朝謝朓詩"四郊飛雪暗雲端"即取此意象。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013.
鄭玄. 禮記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孫诒讓. 周禮正義. 中華書局, 198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23.
“四郊”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四郊”指城市或都城周圍的地帶,即郊外區域。這一概念既可特指古代都城周邊的行政區劃,也可泛指城外的廣闊郊野。
古代“四郊”的具體範圍因朝代而異,如《周禮》中“百裡外至三百裡”的界定,反映了早期都城輻射的行政與農業區域。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周禮》相關注釋(來源:、3、4、5)。
背誦兵車測探赤襁黜落打細跌窨發倦蜚聲風射風驷風媧绋纚服飾敷揚行香挂牌黑脖溜粗惶汗圜宰回路回面扈狩僭據兼業繳寝劫數鲸波鳄浪精礦驚悮寖潤九烏開播看階拉歌臨安青留住民富國強弄嘴判若水火辟諱破曙仆散乾爹器靈親筆青門柳青台起屍三梆僧正釋像天陲偷竊圖錄晚晌襪首煨烤掀風鼓浪香火堂翛翚